第四十四章 父子交談(第1/2頁)
章節報錯
出了皇城,父子倆沒有乘坐馬車,久違的兩個人騎在馬上向著扶風坊而去。
“是不是心中有疑惑?”趙王拉著韁繩,目視前方,輕聲詢問身旁的兒子。
姜承梟輕輕頷首,“確實有些不解,楊相位極人臣封無可封,推辭首功情有可原,但是婦翁為何也要推辭,.....還要提及處羅和談一事。”
楊太素的事情他基本上能明白,畢竟楊太素已經是右相國,開國國公爵位,職位上已經處於晉室官僚體系的巔峰,朝堂中能與他處在同一位置的不過寥寥兩三人。爵位上也已經是國公爵位,再往上封只能是郡王或者親王。但是楊太素並非宗室,是不可能封王的。
而長孫晟相比較楊太素各方面無疑差了許多,為何也要三番兩次的推辭,甚至還要提及和談的事情。那種事情往大了說是欺君之罪,往小了說也是不小的汙點。
趙王古怪的看了兒子一眼,這小子貌似會錯意了,他問的可不是長孫晟和楊太素的事情。不過倒是沒想到這小子還知道楊太素為什麼要拒絕首功,倒也不錯。
“為父給你講個故事吧。”趙王沉吟道:“從前有個村子經常受到狼群的劫掠,農戶為了驅趕狼群不得不將農具全部打造成刀劍用來對抗狼群,後來狼群逐漸被消滅,農戶手中的刀劍也就失去了作用,那麼這個時候你覺得那些刀劍應該用來幹什麼呢?”
不是說好了講故事麼,怎麼還反問起來了。
姜承梟想了想,說道:“既然沒用自然是藏.....”
他想起了皇帝對長孫晟的封賞,頓時明白了趙王的意思,緩緩吐出四個字:“鑄劍為犁。”
鑄劍為犁麼,呵呵,不錯的雅言。
“有的時候太過出頭並不是什麼好事情。”趙王有些唏噓。
今天在光明殿中的事情頗為出乎他的意料,沒想到長孫晟會拿出那樣的“證據”來拒絕首功。
“父王也幫了婦翁一把。”姜承梟想通了事情,笑著道。
趙王失笑,不管怎麼說也是親家,能幫當然會幫。更何況他明白長孫晟為什麼要那麼做,不過自保而已。
“你今天的表現也很出乎為父的意料,我原以為你無法拒絕這些名利。”趙王欣慰道。
名利麼,倒也不算,他深知名器藏於心的道理。現在他的風頭太大了,太出名就會成為別人的靶子,尤其是長安這個地方。倒不是說他不在乎那個首功,只是他明白,這長安的黑手太多,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被人推上風口浪尖。低調發育才是王道,只要能參悟“苟”這個字的精髓,還怕不能翻身麼。
姜承梟道:“父王覺得我請賞的要求如何?”
說起這個,趙王嘆了一聲,“你還是忘不掉尉遲家的姑娘麼,不過陛下既然已經同意了,那為父自然不會說什麼。不過你要記住,日後成婚了也不能與順國公府走的太近。”
“因為順國公的關係?”
“一部分。”趙王道:“去歲十二衛改制,一大半的衛將軍都是為父曾經的手下將士。儘管現在陛下信任為父,可將來會如何誰又能知道呢。”
姜承梟默然,君心難測,他在光明殿中面對皇帝的再三詢問,只提了一個要求。求皇帝賜婚,讓尉遲熾繁嫁給他做平妻。
是的,他沒有求名,更沒有求利,只是向皇帝要了個賜婚的聖旨。本來他是打算過段時間慢慢謀劃,但是因為皇帝的關係,他將這個計劃提前了。好在皇帝打趣他之後欣然同意,一般不知情的大臣只覺得趙王世子是個酒色之徒,但是誰又能知道他是如履薄冰呢。
畢竟,皇帝可不喜歡要求太多,思想複雜的臣子。
“陛下將賀若珘大將軍留在榆林郡鎮守也是因為父王的關係吧。”他忽然想起來悽悽慘慘的賀若珘,明明立下了功勞,但因為擅自率軍離開幷州的關係被皇帝打發去了榆林關。
“他是個蠢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