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按第一回敘述,《紅樓夢》先後經歷了《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這四個書名的變遷。

我們必須清楚,不論這四個書名,作者假借誰的名號起下,其實,都是作者本人。

作者為甚不起一個名,顯得明瞭;或者起十個,顯得古舊珍貴?單單隻起這四個呢?

我覺得,一方面是做廣告,強調這書好,引發讀者興趣;另一方面,是怕讀者誤讀,想提醒讀者!

那麼,作者想提醒讀者什麼呢?

《石頭記》這個書名,很顯然是提醒讀者注意石頭。石頭在書裡有著特殊的地位和存在,一直掛在賈寶玉的脖子上。好多故事情節都是圍繞著它展開。通常放在第一位的,都是最想引人注意的。所以,我覺得,作品中有關石頭的表達,最接近作者真實的寫作意詣。石頭是什麼?按書中所記,是一塊補天之材,卻沒有被重用。這跟作者自己有才,卻鬱郁不得志是吻合的。和書裡的主要人物,賈寶玉的人生境況,也是吻合的。

《情僧錄》這個書名,應該是提醒讀者,這是一本言情小說。

從情,這個角度看,正如作者書中所寫,空空道人以為,這書,不外談情而已。一般的小說,全都談情。這話,本不必說。但作者卻專門拿出來說。可見,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應該是: 此情,非彼情!這樣一個意思。也就是說,他寫的情,是和別人寫的情,不一樣的。這個意思,在這段文字前面的文字中,是專門有詳細表述強調的:“雖其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錄其事,又非假擬妄稱,一味淫邀豔約、私訂偷盟之可比。”

那麼,是什麼情呢?從情的品種看,有愛情,親情,友情,世情,憤恨之情,愛國之情等等。

一般讀者,看這書,多半會被一位帥哥和幾位美女的愛情吸引,而忽視作者其他情感的表達。

所以,我覺得,作者多半是想強調:不要只當愛情故事來讀!還要注意親情,友情,憤恨之情和愛國之情等。

從僧,這個角度看。非常有趣!怎麼有趣呢?僧,應該是佛教徒。也就是修佛的那些人。可是,給自己改名為”情僧”的這位,原本並不是佛教徒,而是一位道教徒!因為,他原本的名字是“空空道人”。

看到這兒,我就暗自驚歎:這《紅樓夢》實在厲害的很!一個道教徒看過之後,居然會棄道投佛。難道,它是一部非常神奇,非常有魔力的佛教經典?

再仔細想想,這空空道人,能見到石頭的原身,並能與其對話,說明,他也是位修煉成仙的人,或者,至少也像當初下山時的姜子牙,差不多算半仙。照此,他功力也是不錯的!居然,這麼輕易,就讓《紅樓夢》給收伏了!漸漸就變成一個佛教徒!

我想:作者,讓空空道人信仰改變,是想告訴我們什麼樣的寫作意圖呢?

一個人身上最難改變的東西,就是這個信仰!

這事兒,突然,讓我想到了《西遊記》。

據考證愛好者透露:《西遊記》的成書時間,大約是15601580年。《紅樓夢》的成書時間,大約是1758年左右。相差二百年左右。照此說,《紅樓夢》作者,多半兒是看過《西遊記》的。因為,《西遊記》很火呀!

在《西遊記》裡,孫悟空原本學的是道法,應該是道教徒,豬八戒和沙僧也是。後來,他們全投到了佛教門下。這一點,與空空道人的華麗轉身,多麼相似!

還有,孫悟空原本是塊石頭,後來,幻化成猴。《紅樓夢》裡,也是一塊兒石頭,幻化成仙。這也極其相似!

由此可見,《紅樓夢》的創作,受《西遊記》的影響不小。

從世界觀這個角度看,《西遊記》表達的是一段佛漸盛,道漸衰的歷程。我想,這和當時的現實,是對應的。《紅樓夢》的作者應該也在表達這個意思!

《風月寶鑑》這個書名,應該是提醒讀者注意理解書中的“風月”。書裡說是孔梅溪起的名。這名字,顯然是假託。依據《紅樓夢》作者寫這書的特點,一般有名姓的,多半要賦予一定的意義。那麼,這個孔梅溪,為什麼姓孔?名字裡為什麼有梅,有溪?確實也值得思考。

有人可能會以為:我這樣想問題,有點過度解讀的味道!或者有點兒穿鑿!

但是,由於《紅樓夢》作者有這種習慣 所以,我還是想先穿鑿一番,再對穿鑿的結果做一下分析,有道理,說不定就對了!沒道理,就把它當成一次鍛鍊腦細胞的機會了。反正平時瞎浪費腦細胞的時候多了去了。

先看我下面對孔梅溪的第一組聯想:

孔孔子儒家正統思想。

梅梅花、梅枝四君子之一(雪中綻放,有傲骨的那種)。

溪小股水山泉(多半兒是清澈風底的那種)清朝—清流(一種孤傲性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