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道家人士的離開,民間就開始出現了一群人。

這些人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道家的學識或者本領,他們並不是出家人,可是卻穿著一身道袍,有的手裡拿著旗杆走街串巷,也有的直接當街擺攤,以半仙自居為人消災解難,祈福平安。

這一類人可謂魚龍混雜,有真本事的不是沒有,可絕大多數都是出來騙錢的江湖騙子。

因為這群人的出現,導致民間對道士的感觀逐漸不善,受騙上當的人多了,往後不管見到真道士還是假道士,都會對其敬而遠之。

當然,上去主動找麻煩的也有,這就讓那群下山採購一些生活須用的小道士們吃了不少苦頭,回山裡之後少不了和師長們告狀。

即便有道長下山整治這群騙子,可最終的效果還是微乎其微,只因為騙子實在太多,而道教勢微,手再長也伸不過去太遠的地方。

因為一些江湖騙子,東土本土宗教的名聲開始變得不那麼好聽了,這就讓這群待在山上的真道士十分頭疼。

而紫印真人作為道教魁首,最見不得的正是這樣的場景,最聽不得的也是說什麼牛鼻子老道愛吹牛之類的言論。

所以紫印真人很生氣,他兩手插進袖筒裡面來回踱步,眼睛始終兇狠的看著謝長淵,思來想去,似乎是為了給道家正名,他立馬停下了腳步。

“我道家先輩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者,修行之路應順應自然之道,返璞歸真,你知曉?”

紫印真人惡狠狠的問道。

“知道。”謝長淵點頭。

紫印真人又說。

“治國,道家講究無為而治,此為法之自然,不強行干預,也不強行矯正,順其自然,自然而然,便可讓百姓自力更生,人人為己而活,安居樂業。”

“而修身之自然,並不是讓你空無目的的練下去,也不是讓你什麼也不做,是需要你開闊視野,看得足夠長遠與正確,心往大道,不走崎路,身融於自然,體會自然,便是正道。”

“這又是什麼意思呢?”謝長淵擺出一副好奇的神色,其實就是為了套出更多的內容。

紫印真人面色稍緩,似乎對謝長淵的態度頗為滿意。

只要謝長淵擺出好的態度,這位老道士也不在乎多講幾句。

他道“梯雲功之所以能踏雲走霧,並不是要你將飛雲當成梯子來墊腳,而是要你感悟自然之分分毫毫,使自己本身就化作雲霧一般虛無縹緲的存在,再這樣的基礎下只要你微微用力,便能夠騰挪百丈而足不沾地。”

“要點,就是一個悟字!”

紫印真人彷彿一個恨鐵不成鋼的老師,對著謝長淵教訓道。

謝長淵皺了皺眉,又不禁伸手撓了撓頭,臉上的神情彷彿是明白了什麼,可是又不太明白。

他問“你說的太過於模糊籠統,可否詳細一點?”

紫印真人深吸了一口氣,想了半天才說出了四個字。

“心曠神怡。”

修道者,在世人的眼中從來都是無慾無求的存在,甚至有一些苦修之人還會讓人覺得很痛苦。

可世人皆不知道,修道之人,往往在修道方面是樂在其中。

樂,在道家文化裡面並不是最終的境界,但卻是一條必經之路。

修道者,往往需要清淨心神,如果六慾不滅,心魔不除,內心中存在諸多煩惱妄想,此為憂苦身心也。

假如摒棄了三毒六慾,人自可以踏入清淨之境,而這份清淨便是成功者心只為樂的依託,以修行為樂,便是修行之人必須具備的條件。

因此,紫印真人認為感悟自然,身融於自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心曠神怡。

當然,這只不過是修行的前半部分,真正的修行達到心曠神怡,自然為樂之後便是要漸入臻境,無樂可樂,既入正道,便是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

半句話,也足夠謝長淵明白一些東西,如果把整句話全部告訴,他還擔心謝長淵再度陷入混亂,與其和盤托出,不妨循循漸進。

然後,紫印真人看見謝長淵恍然明悟的神情,暗自裡點了點頭。

謝長淵深吸了一口氣,旋即對紫印真人抱拳一禮。

“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