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那邊不願意出兵的態度其實很明顯,皇帝陛下的態度已經被連續打磨,早就曖昧起來。

既然正主兵部不願意動,這仗其實早就已經確定打不起來了。無非就是皇帝陛下開始轉變思路,開始利用出兵這面大旗,琢磨起國庫裡面的餘錢罷了。

在他這個宰相看來,只要這仗打不起來,兵部那邊花點兒錢,尤其是馮克之與沉川這兩個能吏花點兒錢重振軍威,其實是值得的,也是必要的。

所以他眯著眼睛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樣,根本就不願意去摻和這場聲勢浩大的表演。

“陛下,徐大人所言甚是,臣附議!”又一個官員出列,躬身對正前方高座上的趙凱朗聲說道。

和前幾次不一樣,這一次大朝會上,軍隊一系的所謂“主戰派”還沒開始攪混水,那邊的文官體系就開始派人出來唱反調了。

看起來隨著鄭國被滅的聲譽陣痛漸漸澹去,如今已經是一個所有人都不太願意開戰的局面了。

不過對於趙凱來說,他現在還不用急著下場表態,因為各部大臣還有宰相都沒站出來說話呢,他這個皇帝急什麼?

於是,皇帝就繼續老神在在的坐在寶座上裝傻充愣,下面的各部大員們依舊站在自己的班位上發呆,任由一些小角色在那裡展示自我。

按照大唐集團的會議效率來說,這麼重要的大朝會簡直就是開了一個寂寞。

唐陌自始至終認為,這種把所有部門的負責人都召集到一起開的會議,就是需要調動所有部門能力的統籌會議,不需要討論什麼,佈置任務分配角色就可以了。

至於說那種大家有意見說意見,有困難提困難的扯皮會議,負責人滾回去自己部門內開,開完之後提交報告,再進行修正審計就可以了。

不需要表演也不需要東拉西扯,大家都實話實說,玩什麼表演型人格……每一個人都裝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給誰看呢……

所以他很反感這樣的會議過程,經常提醒手下不需要在他面前裝模作樣,只需要高效率的做事即可。

加上大唐集團那就是唐陌的一言堂,大家也都信任唐陌的決策,所以會議效率自然奇高無比。

許多事情根本不需要討論,只需要唐陌下令,其他人就照著去執行了。而且多數情況下,在執行的過程中,都不會有打折扣的現象出現。

終於,一線戰鬥力消耗的差不多了,表態的馬前卒們數量也積累夠了,聲勢已壯,正主們開始下場了。

馮克之大將軍的角色自然依舊是主戰派,他依舊扮演著那個鐵打不動的鷹派形象。

可是明眼人都知道,他其實根本就是最不想打的那個人,只是要幫著皇帝表現出強硬的態度罷了。

這時候如果大家都閉上嘴巴不說話了,清一色的開始支援開戰,那場面就有意思了,坐在寶座上的皇帝趙凱的臉色,那時候應該會非常精彩。

但是誰都知道不能這麼玩,不能這麼做。於是乎,工部大老,尚書陳景邁步出班,低頭提馮克之“解圍”道:“陛下!臣認為此時不宜開戰!”

總算是來了個能上臺面的,會議算是正式開始!昏昏欲睡的宰相楚牧州睜開了眼睛,坐在寶座上的趙凱也終於有了點兒興致。

又是幾輪交鋒之後,又一個尚書下場了。戶部尚書王玉材彎腰出列,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工部尚書陳大人所言極是!臣附議!”

趙凱鬆了口氣,他要的效果算是有了,戶部主管錢糧,王玉材鐵了心不支援開戰,那這場仗九成九是打不起來了。

於是他開始了自己的表演,又是表明自己幫鄭國復國的決心,又是大罵唐國篡權切位不是東西。

很多大臣也跟著咬牙切齒,誰不想在皇帝面前留個“我是自己人”的好印象呢。

緊跟著就是吏部尚書周強站出來力陳此時不宜開戰的理由,說的那叫一個蕩氣迴腸。

他的發言那也是說到了兵部還有趙凱的心坎裡,大家一起又開始表演君臣相宜的戲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