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帝國,皇城,大朝會。

帝國皇帝趙凱坐在自己的寶座上,俯瞰著下面的大臣,表情不悲不喜,看不出他的心思。

作為一個皇帝,他不會在這種大朝會上輕易的表態,這是他自認為有效的一套御下的手段。

可是一個皇帝終究是人,趙凱自認為自己喜怒不形於色,其實許多大臣都已經摸清了他的套路,並且都在利用著這位皇帝的某些習慣。

這是一場鬥智鬥勇的政治遊戲,大臣們揣摩著皇帝的心思,皇帝也在算計著所有的大臣,究竟誰勝誰負,並不容易評價。有可能他們都贏了,也有可能……他們都輸了。

關於唐國代鄭的後續發展,大華帝國該如何處理,就是這一次大朝會上的關鍵議題,事實上這個事情已經討論了兩次了,算上今天這是第三次。

皇帝陛下什麼意思大家都已經心知肚明,從趙凱頻繁接見兵部的沉川,還有大將軍馮克之就可以猜測出皇帝陛下的打算。

這並不是什麼秘密,因為鄭國是大華帝國的屬國,如果鄭國被滅國,鄭同一家慘死這種事情大華帝國都不聞不問,以後怎麼統御周圍的從屬國?

可惜的是,鄭國與蜃國之間的戰爭刺激到了大華帝國的軍方,大將軍馮克之力主更換武器,兵部尚書沉川支援學習新的戰術,編練新軍。

這一套改革下來,大華帝國原本笨重腐朽的軍隊,變得更加混亂,差不多已經可以確定無力再戰了。

當然了,馮克之和沉川的能力,趙凱是非常信任的,可以說這倆人本身就是趙凱即位登基的支持者和心腹,而且這倆人還都是很有能力知道進退的臂膀型別。

他們折騰部隊的主要目的是幫助趙凱打壓地方勢力,重新恢復部隊的戰鬥力。

引起的區域性小規模混亂,其實是軍事改革,消滅山頭裁汰垃圾的陣痛,自然趙凱是支援的。

別看大華軍隊現在隨著改革戰力下降,可完成了改革之後,大華帝國的軍隊可就完全不同了。

首先是在數量上,這一次改革旨在為趙凱訓練出40萬以上,可以如臂使指,聽從調遣並且裝備精良,戰力強悍的嫡系部隊。

這些部隊都裝備最新的栓動步槍,擁有數量足夠的大炮,甚至還會裝備機槍與汽車,熟悉現代化戰術,完全是現在大華帝國的落後部隊不能比擬的。

希瑞克效彷大唐集團,也在研究武器給戰術帶來的影響,戰壕等等新式戰術也被希瑞克編練成教材,隨槍出售。

在接觸了這些新式戰術之後,無論是兵部尚書沉川還是大將軍馮克之,都清醒的意識到,戰爭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老一套戰術如今已經不管用了!

與此同時,兵部還雄心勃勃,在實現軍隊現代化的同時,建設完整的軍火供應體系,建造數量充足的現代化軍火工業。

購買數十萬希瑞克1型步槍的錢款,買的並非只是軍火,還有製造軍火的能力。

希瑞克在合同中保證,在未來的一年時間裡,將會於大華帝國境內建設10家固定規模的軍火生產工廠。

與此同時,希瑞克還向大華帝國的軍官代表團們展示了他們的秘密新型戰車,還有裝甲車等重型武器裝備。

馮克之的心腹立刻拍板,又花錢採購了新式裝備用來進行戰術研究,同時又花錢在大華國內開始興建新的戰車工廠。

正是因為如此,這一次軍隊的採購才花費了這麼多錢,才直接導致了大華帝國在鄭國被滅的時候,無法做出任何反應。

“陛下,國力虛弱,這個時候貿然動兵……並非一個好選擇啊。”一個官員出列,躬身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這種芝麻綠豆的小官,往往都是進攻之前的試探。差不多就是一隻過河卒而已,都是各個大老用來試探政敵的反應,還有看看皇帝陛下的態度的。

沒關係,損失了就損失了,不心疼……

宰相楚牧州眯著眼睛,彷佛睡著了一般,他甚至都不用去管這冒頭的馬前卒究竟是誰的根腳,因為他其實早就知道大局已定,這一次大朝會其實遠沒有看上去那麼洶湧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