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蔣奇部下聽了,有些無奈道看著他,熟悉蔣奇的都知道,蔣奇是個大孝子,如今聽說父親已經身陷令圄,便有了以命相換的念頭。

劉擎跟班明滴咕一陣,後者領會,帶上幾人便離開了,他這便去將蔣慧帶來。

蔣奇見一眾部下無動於衷,於是再道:“諸位,袁公元氣尚在,未嘗不能與渤海王一戰,諸位且自行散去,各自歸營吧!”

劉擎一聽,立馬不樂意了,憑什麼說袁本初還能和本王一戰,連橋他都過不來!

劉擎正想開口勸說一二,結果後軍又傳來一陣騷動,不多時,聽得夏侯惇的叫喊聲咆孝而來。

“蔣奇,快手受我一刀,速速受死!”

話音剛落,夏侯惇的身形便從軍中殺出,與劉擎摻和到了一起,劉擎定睛一看,竟然曹操也在其中。

曹操眼明心亮,見蔣奇與渤海王相視而立,沒有交戰,隱約猜到,二者應該在談判,多半是渤海王想招降蔣奇,雖然蔣奇攻城,給曹軍造成了重大傷亡,但面對大王如此,曹操也只能大局為重。

“元讓不得造次!”曹操連忙喝止。

饒是不甘,夏侯惇還是忿忿止蹄,提韁回到曹操身旁。

“蔣奇,為將者,當為麾下兵士負責到底,你既有意投降,完全可以可以帶著他們一起,你可曾聽說過,本王有殺降的先例?”劉擎道。

蔣奇自然知道,不僅如此,他不光知道劉擎沒有殺降的先例,反而待降兵十分友好,不願歸順的,便放歸,不願歸軍的,便賜其田地。

這軍中,不知有多少人投軍為的就是一口飽飯,而在渤海王這裡,卻能輕易的實現,蔣奇心嘆:想來也是,連百萬黃巾都能容得下,區區數千袁軍,何足掛齒。

蔣奇又望了周遭一眼,目光從曹操夏侯惇身上瞥過,如今有了曹操在,還想散去,就有些異想天開了。

“將士們,我軍被困於此,我父業已被擒,我實不願再戰,不如接受渤海王提議吧!戰則死,散則亡,諸位以為如何?”蔣奇道。

“將軍,我們聽你的!”

“對,將軍,我們一直跟你!你若選擇投效,我等自然追隨!”

如此危困之局面,眾人變態令蔣奇心頭一熱。

劉擎也感觀蔣奇此人不錯,能得將士擁戴,可堪一用!

蔣奇再度目視劉擎,誠懇道:“但願大王能履行諾言!將士們,棄兵下馬!”

言罷,蔣奇將手中兵器一扔,又一把抽出配劍,擲於地上,旋即下馬,一眾將士紛紛效彷。

劉擎大喜,蔣奇降了,那俘虜的近萬蔣奇軍,多半也會順從,更關鍵的是,這之中,有劉擎心心念唸的工匠團隊。

兵源劉擎倒是不缺,如此成建制的工匠,劉擎奇缺。

“本王說話,向來說一不二,若你願投效本王,此些兵馬,加上原來你的兵馬,原封不動歸你統領!”

蔣奇一聽,怔住了。

投降不等於投效,投降了是俘虜,投效了,那就等於反叛袁紹了,將心比心,袁公待他,還是不薄的,就像進攻蒙縣失利,也沒有追究,而是給其將功補過的機會。

要背叛袁紹,蔣奇心頭還十分抗拒。

但一旁將士聽了,他們哪管什麼袁紹如何,他們只知蔣奇的好,願意跟著蔣奇,於是紛紛開口,勸說蔣奇倒戈。

蔣奇一時進退兩難。

善良又貼心的渤海王見了,連忙幫著蔣奇勸說部下:“蔣奇將軍不願倒戈,乃是忠義之舉,諸位勿要逼迫,本王要的,乃是將軍忠心,而且軀殼,將軍不願投效,便在旁休息吧,多一個人吃飯,本王還是養得起的!”

明著勸說,實際上是說給蔣奇聽的。

蔣奇聽了這話,心中百般滋味,渤海王果然心胸似海,難怪連袁公落入其手中,也能安然無恙,渤海王拿袁紹換糧食的事,經過有心人傳播,如今已是天下皆知。

如今天下皆知的還有一件事,那就是劉擎用這些糧,養著青州的百萬降兵,助他們度過了冬季,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心中想著想著,渤海王的形象愈加光輝起來,蔣奇不知不覺已經有了棄暗投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