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陳年秘辛,始作俑者早已身死,知情者也已一個個老死離世,但董太皇太后只要還活著,就要提防著……

董卓離開皇宮之後,徑直去了賈詡府宅。

賈詡在雒陽置辦了一處宅子,在城西很偏的位置,一路上,董卓還沒少吐槽,又偏又遠!

“董公駕臨,蓬蓽生輝!”賈詡在宅門口迎道。

“文和,你怎可住如此簡陋之宅!”董卓一邊數落,一邊入宅。

入內是個小院,有幾個孩童正在玩耍,有個幾個老婦看護著他們,董卓瞅了一眼,不由得皺皺眉頭。

“為何用老奴?”董卓又問,臉上表情也變得不可思議起來,年輕的奴婢不香嗎?

賈詡笑著,徑直將董卓引至堂室,對董卓之問題,直接忽視。

“董公前來,有何差遣?”

“乃是為渤海王之事而來,朝散之後,咱去見了太皇太后,再度勸說,然太皇太后一口咬死,稱立牧會使群雄並起,她不信任宗親,文和,我該如何?”董卓道。

賈詡不假思索道:“董公,此事容易,太皇太后所倚仗者,唯董公爾,董公只需宣稱鮮卑大軍入侵,董公身為幷州牧,應率軍前去抵擋,太皇太后必定不依,那幷州牧之位,主公想給誰,便給誰!”

“這也行?”董卓有些不太相信。

“自然可行,此計以退為進,太皇太后必定不讓董公離開雒陽,宗親立牧雖叫人忌憚,但幷州之地是個例外。”

董卓也懂例外的意思,山勢眾多,人口稀少,成份還異常複雜,還時提防鮮卑各部的抄掠甚至入侵,無論怎麼看,這都不是一個沒差。

董卓自己的幷州牧,也多半是個頭銜,但董卓對幷州很瞭解,他既做過縣令,也做過郡吏,最後做到了刺史。

見賈詡信誓旦旦,董卓便決定一試一試。

離開之時,賈詡送行,董卓還聲稱要給賈詡送座宅子,再送幾個年輕的奴婢……

……

陳留郡。

此時的陳留,依舊處於橋冒被殺的陰霾之中。

張邈也是在回到陳留後,才得知此事的,敗退梁縣之後,回到陳留的殘兵還不足一千,實在是慘烈。

然而他還是走運的,聽說潁川太守李旻,被徐榮擒住,活活烹了。

聽著都令人毛骨悚然,頭皮發麻。

除了橋冒被殺,劉岱退軍,還有更多的訊息陸續傳來。

袁紹兵敗河內,損失慘重,逃回汝南後,失去訊息,其餘聯軍也陸續離開,作鳥獸散,轟轟烈烈的陳留會盟,僅僅持續了數個月,就宣告失敗,留在陳留的,只有一地雞毛。

郡府之中,向來豁達的張邈也有些抑鬱,經歷數次失敗,就連聯軍盟主袁紹也回汝南後失去訊息,張邈有種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覺。

董,還要不要討?

漢,還要不要扶?

郡府有客,除了張邈、張宿、陳宮,還有張邈弟弟廣陵太守張超,廣陵功曹臧洪。

此外,還有曾經的橋冒帳下,程昱,橋冒被殺之後,程昱便逃回了陳留。

一行人,也就張超與臧洪還比較有精神,主要是他們沒有遭受過徐榮的毒打。

張邈道:“諸位,目下聯盟潰散,劉岱昨殺元偉,明日便會對陳留拔刀相向,陳留局勢,已危如累卵,諸位可有良策解之?”

眾人預設,各自思忖。

“公臺?”張邈問陳宮。

陳宮臉上有些懊喪,前線戰鬥,一次失敗,兩次失敗,皆不可怕,可怕的是盟軍內部瓦解了,陳宮大失所望。

對袁紹也大失所望。

對張邈,張邈是技不如人,甘拜下風,勝敗乃兵家常事。

“府君,為今之計,首重者乃是陳留兵力不足,應抓緊募兵,以防劉岱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