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2/2頁)
章節報錯
所以,大明挑撥其他國家之間的戰爭甚至親自出兵去攻打其他國家,在諸如開礦、修路、疏浚河道等工程危險的專案上大量使用勞工,目的就是為了在不斷掠奪外部資源的同時節省大明本身的人口、礦藏、森林、水土等資源。
當然,《邸報》這玩意並不公開發行,只會供朝廷和知州、知府以上的官員閱讀,所以在《大明報紙》上面的說法就使用了類似“這一代人把要打的仗打完,不讓下一代打”之類的說法。
反正意思還是那個意思,思想還是那個思想,就是譴詞用句方面更加考究和含蓄,看上去不會顯得太於過直白。
大明朝廷好歹還是要點兒臉面的。
只是一想到臉面這兩個字,朱勁松臉上的神色又忽然變得有些古怪:“說起來,潛伏在奧斯曼那兒的錦衣衛,倒是送回來一個很有意思的情報。”
得到了朱勁松的示意之後,錦衣衛扛把子柯志明便接著說了下去:“在奧斯曼申請加入了小破鍋之後,奧斯曼和歐羅巴的一眾國家也建立起了正常的往來,也都彼此互相設立了大使館。”
“但是吧,因為哈布斯堡家族在忽悠英格蘭跟法蘭西開片的同時,也忽悠了奧斯曼跟附近的幾個小國開片,然而哈布斯堡家族卻沒有兌現他們的承諾——他們既沒有出兵幫助英格蘭,同樣也沒有支援奧斯曼。”
“訊息傳出去之後,大量憤怒的奧斯曼人跑到了法蘭西大使館前面,焚燒了荷蘭人的國旗,順便把路過的英格蘭人給揍了。”
曾誠當即就伸手攔住了柯志明,一臉懵逼的問道:“什麼玩意?你的意思是說,奧斯曼人沒有去找哈布斯堡家族治下奧地利大使館的麻煩,反而去找了法蘭西大使館的麻煩,順便還燒了荷蘭的國旗,揍了英格蘭人?”
柯志明點了點頭,神色古怪的說道:“是的,據說是那些奧斯曼人走錯了路,還認錯了國旗,順便還錯把英格蘭人當成了奧地利人。”
在得到如此匪夷所思的答桉後,就算是見慣了大風大浪的曾誠和劉鶴鳴等一眾大老們也都懵逼了。
劉鶴鳴忍不住嘖嘖兩聲,說道:“倒是挺缺心眼兒的——就好像晉王殿下前段時間派人送回來的那種狗子差不多。”
晉王朱三順的封地是阿拉斯加,能被朱三順當成稀罕物送到大明的狗子,自然也就是傳說中的雪橇三傻,一個比一個二。
柯志明心有慼慼焉的點了點頭,說道:“在事情發生後,法蘭西、荷蘭、英格蘭都向奧斯曼發出了遣責,奧斯曼這回是丟人丟大發了。”
曾誠皺著眉頭道:“奧斯曼丟人不丟人的先不說,咱們大明會不會受到影響?”
柯志明搖了搖頭,答道:“奧斯曼那邊兒倒是不會影響到咱們大明,只不過……”
略一遲疑後,柯志明還是直接說道:“只不過,歐羅巴那邊兒現在也需要透過奧斯曼進口石油,儘管不會影響到咱們大明的石油份額,但是歐羅巴諸國進口石油的價格要遠高於咱們大明,所以,歐羅巴那邊兒的平民對此很是不滿。”
“如果長時間這麼下去,歐羅巴平民對咱們大明的印象難免會變得不佳,等到小破球全面開戰之時,恐怕會影響到軍府向歐羅巴推進的速度?”
聽完了柯志明的擔憂之後,劉鶴鳴卻是呵的笑了一聲,滿臉無所謂的說道:“用不著在乎那些蠻子們對大明的態度——你就是把他們當兒子疼,他們該咬你一口的時候照樣還是會反咬一口。”
“別的不說,就說建夷吧,當初大明對待建夷之優厚,可是連棒子們都嫉妒的,曾有“諸蕃惟建夷所得最厚”的說法,可是,棒子們老老實實的給咱大明當了兩百多年的藩屬,建夷卻……呵!”
說到這裡,劉鶴鳴的臉上不禁充滿了殺氣:“正如陛下所言,那些蠻子要麼老老實實的給咱們大明當勞工,要麼,就老老實實的去見他們的上帝,五軍都督府絕不會跑到歐羅巴去做慈善!”
做為大明文官集團之首的曾誠也點了點頭:“不錯,就該如此,咱們這一代人把殺孽都造完,報應也就報應到咱們這一代人身上,那些善事,就留給咱們的子孫後代去做吧。”
想了想,曾誠又忍不住對劉鶴鳴叮囑道:“回頭你可得注意將士們的心態,別一個個的在戰場上有心慈手軟的現象,你得讓他們知道,蠻子不是大明百姓,用不著他們愛護。”
被曾誠這麼一說,劉鶴鳴臉上的神色卻是變得古怪起來。
大明計程車兵會不會心慈手軟?
如果沒有看過天竺及其他海外軍事基地發回來的戰報,劉鶴鳴確實要擔心大明計程車兵們會不會產生心慈手軟的現象,畢竟大明的軍隊已經很多年沒有打仗,平時除了訓練之外,參與最多的就是救災。
基於這個前提,大明的軍隊在這些年所遭受的傷亡,除了某些訓練時發生意外所產生的傷亡之外,最多的其實是救災後被老百姓強送水果、雞蛋之類的東西給砸傷的。
尤其是在盛產水果的南方,就曾經出現過一大批被榴蓮砸破頭皮的或者被椰子砸成腦震盪的倒黴蛋,以至於很多軍隊在完成救災之後都是連夜跑路,根本不給百姓砸水果的機會。
更氣人的是,大明的軍隊還普遍都怕老婆!
包括那些在駐紮海外換防回來的,一個個在海外駐紮的時候不能說是殺人如麻,起碼也都是敢打敢殺的狠角色,然而在調回大明本土之後,被小孩兒騎脖子、被老婆訓得跪搓衣板的就比比皆是。
簡直就是丟盡了大明軍隊的臉面!
一想到如此丟人的畫面,劉鶴鳴頓時冷哼一聲,說道:“我今天晚上留在軍府,好生教訓教訓那些不成器的,就先不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