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跟著陛下混,三天餓九頓(第1/2頁)
章節報錯
PS:本章已修改完畢,可以訂閱了。
當朱皇帝的話音落下後,劉鶴鳴的臉色卻是變得古怪起來,誰也不知道他心裡想的究竟是追憶?是懷念?是憤恨?還是心有餘悸?又或者是其他什麼亂七八糟的想法?
沉默了好半晌後,劉鶴鳴才長舒了一口氣,長嘆一聲道:“我記得當初剛剛上玉皇山的那天是一個難得的大晴天,地上的雪特別厚,腳踩上去就會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雖然風不是特別大,但是天特別冷,特別容易凍傷不說,還特別容易崴腳。”
說到這裡,劉鶴鳴乾脆退下右腳的靴子,又直接將襪子扒了下來,露出少了一根小腳趾的大腿丫子:“看到沒,這個腳的小腳趾就是那時候凍掉的,就是從劉廟村到玉皇山的路上凍掉的,當時都沒感覺到疼。”
“當時走在最前面給大家夥兒探路的就是皇帝陛下,跟在皇帝陛下身後的就是晉王殿下和秦王殿下,然後是我以及如今同為五軍都督府前軍大都督的劉二牛、戶部尚書劉懷文等人。”
“你們大概想不到,當時走在最前面的,往往就是最危險的那個——當時哪兒有現在的什麼公路、鐵路、水泥路、石板路之類的玩意兒,都踏馬是土路,再加上雪又會反光,特別容易傷眼睛,所以從劉廟村到玉皇山差不多二十多里地,大家夥兒都只能深一腳淺一腳的往前試探著走,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踩上一個坑。”
“至於穿的……”劉鶴鳴先是瞧了瞧一眾士子們身上的衣裳,接著又自嘲的笑了笑:“哪兒踏馬有什麼像樣兒的衣裳啊,陛下他老人家穿的倒是厚,但是他老人家穿的衣裳裡面全是填的蘆花兒,咱們這些人也都好不到哪兒去,只有像幾個年紀大一點兒的穿了棉衣,那棉衣還是從劉舉人他們身上扒下來的——劉舉人先是被陛下殺了,接著才扒了他的衣裳,所以這衣裳也是死人衣裳,說不覺得晦氣那是扯蛋,可當時哪兒還有的挑?”
“你們大概不知道,當時的玉皇山上也就是一座早就已經沒人的破廟,要窗戶沒窗戶,要柴米油鹽也沒有柴米油鹽,因為上面兒的瓦片和磚頭被附近的鄉民撬去了不少,結果是很多屋子還都漏風,不是屋頂漏就是牆漏,大家夥兒只能連夜修修補補,地方實在不夠住了就只能搭一些窩棚——窩棚也踏馬的漏風啊!”
“至於說吃的……當時擱劉舉人家裡確實抄出來不少錢財和糧食,但是陛下他老人家窮大方,糧食大多都分給了劉廟村的鄉親,金銀和地契也都一樣,真正帶到玉皇山上的也就只有幾天的口糧,還淨是些陳糧。”
“你們如果看過一些相關的資料,就應該知道陛下給俺們定下的第一條規矩:凍死不拆百姓屋,餓死不搶百姓糧,不許拿百姓一針一線——好嘛,伱說俺們跟著陛下是圖啥?這眼看著自個兒都吃不上飯了,還想著不能禍害百姓?造反都沒個反賊的樣兒!當時軍中甚至有句戲言,叫做跟著陛下混,三天餓九頓。”
一眾士子們都徹底驚呆了——要說當時朱皇帝直接宰了劉舉人然後給劉廟村的百姓們分糧、分田、燒欠條燒地契,在場計程車子們倒是不懷疑,因為這事兒根本瞞不住,不僅大明這邊兒有記錄,就連當時大清的縣誌之類的也有相關記錄,再加上後來朱皇帝他老人家一直都是這麼個套路,百姓口口相傳之下才有了天下景從。
可是在當時眼看著沒幾天口糧,所謂的玉皇山反賊們自個兒都朝不保夕的情況下,朱皇帝居然還會定下凍死不拆百姓屋、餓死不搶百姓糧的規矩?
劉鶴鳴呵的笑了一聲,望著一眾士子們問道:“是不是覺得難以置信?”
眼看著一眾士子們不自覺的點了點頭,劉鶴鳴再次長嘆一聲道:“如果俺們僅僅只是要反清復明,其實倒也沒必要這麼搞,畢竟歷史上造反的反賊數不數勝,也從來沒聽說哪家反賊會不顧自己,反而把百姓的死活放在第一位的。”
“可是陛下跟俺們說,俺們不僅僅是要反清復明,同時也是為了讓天下的窮苦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能像個人一樣活著——俺們本身就是因為活不下去了才會跟著陛下造反,如果俺們再因為自個兒活不下去就劫掠百姓,那俺們造反的意義又在哪兒?”
為首計程車子更是直接問道:“陛下不是還打了大量的劣紳?難道陛下認為他們不是大明的百姓?”
劉鶴鳴點了點頭:“不錯,確實是打掉了大量的劣紳,從玉皇山到孟良崮,從孟良崮到濟南府再到整個山東布政使司,最後是整個天下,咱們是走一路就打一路,你隨便去哪個縣哪個鄉打聽打聽,都有被俺們打掉的劣紳。”
“但是,你不能說陛下沒把他們當成是大明百姓——正所謂事有兩面,人有好壞,有些劣紳土豪之類的橫行鄉里,欺男霸女、搶屋奪田可謂是無惡不作,臭名昭著,這種劣紳不打掉他們,難道還要留著他們過年?可是你們也不妨去打聽打聽,那些名聲比較好計程車紳,陛下也僅僅只是用市價贖買了他們手中的田地分給百姓,對他們的家產可是秋毫無犯。”
這也是有記錄可查的事兒。
朱皇帝當初一起兵就主要針對大清以及那些土豪劣紳,對於那些名聲比較好的鄉賢士紳們不能說是秋毫無犯吧,起碼也沒有任何強奪家產的行為,要不然的話,大明現在哪兒來的那麼多豪商巨賈?其中大部分都是那些名聲比較好的鄉賢士紳!
劉鶴鳴又接著說道:“後來到了孟良崮之後,咱們也算是有了塊落腳的地方,可是建夷們不願意啊,先是沂州府的官兵要來進剿,接著又是兗州兵備道的官兵要來進剿,隨後又是山東兵備以及河道衙門要來進剿。”
“當時山東布政使叫做富察·明興,這狗東西跟錢聾老狗的心上人富察氏有親戚,河道總督叫做陳泰來,兩人聯手率兵進剿孟良崮,為的就是把俺們都一網打盡。”
“當時因為俺們已經佔據了孟良崮,吃穿方面倒還好一些,但是行軍打仗這種事兒又哪是你有吃穿就真能吃能穿的?更何況當時紅薯、玉米啥的都沒有推廣開,雖說不至於三天餓九頓吧,但是也別想頓頓吃飽。”
曾誠嘿嘿笑了一聲,插嘴說道:“你們沒經歷過那時候,對那時候的事兒也不太清楚,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們,後來本輔投奔陛下之後,可是也想過要跑回去投奔建夷的,畢竟建夷那邊兒的官老爺們都能錦衣玉食,跟著陛下混卻要三天餓九頓,這未免也太苦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