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殺人就要誅心(第2/3頁)
章節報錯
曾誠道:“臣聞,打蛇就要打七寸,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這些宵小之輩既然在報紙上給錢聾老狗那些奴酋們洗白,那咱們也用不著跟他們客氣,乾脆在用文章駁他們的同時,再把他們都列入二臣錄,在其鄉里樹碑立傳,讓其鄉人都知道這些宵小都是些什麼東西。”
“除此之外,臣以為原本已經為官的可以革其官職,三代九族之內永不敘用,從商的也可以讓各地官辦工坊斷了他們的商路。”
“倘若是以耕種為生的……”
說到這裡,曾誠又把目光投向了朱三順:“秦王殿下不是要出海去新秦州那邊開拓疆域麼,臣以為正好可以把這些心向建夷的混賬們都遷移過去。”
朱三順頓時急道:“你在開什麼玩笑?這樣兒的貨色你塞到本王的手底下?”
“好嘛,萬一這些人跟新秦州那邊兒的蠻子們攪和到一起,本王殺光他們倒是容易,可是本王開拓疆域的速度不也得因此而受拖累?”
曾誠卻搖了搖頭,說道:“殿下,臣當然知道這些宵小都不是什麼好東西,也知道他們去了新秦州不是什麼好事兒,可這不也是沒法子的事兒麼。”
朱三順黑著臉道:“怎麼就沒法子了?大明這麼多的土地,難道還裝不下這麼幾個垃圾玩意兒?讓他們跟著本王去開拓新土,你覺得他們能用心做事還是能用命打仗?”
曾誠呵呵笑著,沒有直接回答朱三順的問題,柯志明卻在望了朱勁松一眼之後說道:“啟奏殿下,臣以為曾閣老所言極是,這些人留在大明也是禍害,倒還不如讓他們跟著殿下去一趟新秦州,讓他們見識見識開拓新土的不易,說不定這些人就會改變了原本的想法呢?”
朱三順依舊搖道:“正所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這些貪得無厭的宵之輩在大明尚且不能改好,難道他們跟著本王去了新秦州就能改變?”
柯志明打了個哈哈,乾脆把話題給挑明瞭:“殿下有所不知,這海上風急浪高,說不定哪艘船就恰好沉了呢?”
聽著柯志明這麼一說,朱三順也總算是回過味兒來了。
完全沒毛病。
只要這些人還是死不悔改,那就讓這些人跟著自己去新秦州那邊開拓新的疆土,只不過這海上風急浪高,萬一哪艘船恰好倒黴沉沒,而這些人又恰好在那艘船上……
等朱三順拱手應下來之後,朱勁松才曲指敲了敲桌子,說道:“暫時先這麼定下來吧,朕不是什麼殘忍好殺的暴戾皇帝,該給這些人的機會還是要給的。”
曾誠尋思著你丫可拉倒吧,要說秦始皇、楊二乃至於洪武皇帝這些人不好殺,那倒還有可能,可要說您老人家不好殺……
那些京觀裡的屍體可能會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
江南之地,在唐朝以前其實可以算得上是蠻荒之地,直到唐朝開始大力開發江南,江南才算是有了幾分文華氣象,等到真正發展起來,卻又是北宋後期甚至於更加靠後的事情。
只是該說不該,自從宋末之後,江南之地文風就是極盛,到了大明的洪武三十年,甚至出現了一科五十二個進士當中有五十一個都是南方士子,只有一個北方士子的情況,以致於榜上無名的北方士人十分惱怒,他們聯名前往禮部告狀,說劉三吾作為主考官,偏袒南方人。
按照歷史上的記載,在發生了這件事情之後,老朱先是讓侍讀張信等十二人重新閱卷,甚至為了增加北方人的錄取率,朱元章還特地在落第試卷中給每個重審官員抽取十份讓重審的官員審理。
然而很可惜,北方士子的答卷文理不通而且多有犯禁的言論存在,南北榜桉其實更像是一場鬧劇。
至於說老朱為了平衡而搞出北榜,又挾公怨幹掉了劉三吾,這就屬於官場上面心照不宣的破事兒了。
是的,老朱之所以幹掉劉三吾,並不是因為劉三吾參與進了科舉舞弊桉。
事實上,老朱也很清楚,當時已經八十五歲劉三吾是不太可能摻和進科舉舞弊當中的。
劉三吾的真正死因,是在懿文太子死後,老朱曾經問過劉三吾一句話:“燕王類我,可為太子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