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獻《昨夢錄》裡記載,宋夏戰爭期間,宋朝軍隊構築堡壘,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挖溝,通常要挖縱橫幾丈的深溝,專用儲備作戰所需的石油。

北宋慶曆年間,中原堂口搞出了衝擊式頓鑽鑿井技術,這種利用簡陋工具深鑽打井的技術,就是現代石油工業鑽井技術的前身,到了大明的正德十六年,四川嘉州建成明代第一口正式油井。

直到這時,石油的應用以及開採等技術,中原堂口依然走在全球最前面!

這樣先進的石油開採技術,也在明末的時候,被宋應星寫入了科學寶典《天工開物》中,成為古代中國科技輝煌的又一見證。

可惜的是,咱大清的明君聖主們對於科學技術之類的東西不感興趣,反倒更喜歡玩文字浴,包括《天工開物》在內,凡是涉及到科學技術的書籍,統統難逃禁燬的命運。

而更可惜的是,大清能禁得住這些書籍在國內的傳播,卻攔不住它火熱海外,大量的先進工藝因此流失,最後被人學去之後又加以改進,一大堆的青銅成功升級王者,原本的王者卻被大清玩成了廢鐵。

等到了《馬關條約》之後,大清想要開鑿屬於自己的油井的時候才愕然發現,從石油的位置勘探,到開採技術,再到裝置等,所有跟石油相關的技術,都已經沒有了。

當然,什麼王者青銅和廢鐵之類的,朱勁松現在並不是特別關心,畢竟朱勁松已經找回了當初那個王者號的密碼,大明重新上線,後面估計也不會再出現什麼廢鐵之類的破事兒。

朱勁松關心的是大明的石油為什麼會不夠用。

雖然得益於大清明君聖主們的神操作,中原堂口的石油開採技術在大清入關後的一百五十多年裡沒有一丁點兒的進步,原本的油井也大多被採空,現在能夠利用起來的,就只有少數一部分自流井,以致於連皇家學院的消耗都滿足不了。

可是這話又說回來了,大明辣麼大的一片地盤,自流井的數量也不在少數,每天的產量就算再怎麼低,起碼也得有個幾百斤吧?

你皇家學院一天能消耗幾百斤?

面對朱勁松的疑問,梁修德當時就急了:“幾百斤?幾千斤能勉強夠用還差不多!”

“微臣發現,陛下所說的科研,本質上其實就是變著法的燒開水。”

“蒸汽機是燒開水,蒸汽機機車自然也是燒開水,所有基於蒸汽機的機械,都是燒開水。”

“既然同樣是燒水,那為什麼不用石油來燒開水?”

“臣與學院裡的同僚們最後在試著蒸餾分離石油,打算看看石油裡面到底都有些什麼東西,為什麼石油會特別耐燒,這消耗難免就大了些。”

“這一試,還真讓臣等試出來一點兒東西——石油裡能提煉出來好幾種不同的油,煉油剩下的殘渣還能用來鋪路,也算是物盡其用了。”

朱勁松一臉懵逼的瞧著梁修德。

要說皇家學院裡的這些大牛能夠蒸餾出幾種不同的油來,朱勁松倒是絲毫不懷疑,釜式蒸餾法就能辦到。

問題是剛剛梁修德說了什麼?

科研的本質就是燒開水?

雖說這個結論沒什麼毛病,但是怎麼就那麼彆扭呢?

就在朱勁松想著該怎麼解釋燒開水的問題時,梁修德又接著說道:“還有蒸汽機車和車床,最近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在拉動的貨物不變的情況下,蒸汽機車的速度,已經可以達到每小時八十里的速度,比之最早的蒸汽機車,速度要快了近一倍。”

“還有紡織機,效率比之以前也提升了許多。”

“總之,陛下前幾年往科學院裡砸的錢,最近多多少少都有了些回報。”

“唯獨電力方面,最近一直沒有什麼進展。”

說到這裡,梁修德又滿懷信心的說道:“不過,皇家學院裡的範院士,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只要等驗證透過,那麼電的研究也算是迎來了重大突破。”

“當然,範院士的理論如果成真,那麼最後還是離不開燒開水——這就是微臣為什麼說科研的本質就是燒開水的原因。”

“同樣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對石油的需求量也就更大。”

朱勁松繼續懵逼。

好不容易打發走了梁修德,朱勁松乾脆把曾誠等一眾大佬召集了起來。

沒辦法,梁修德提出來的這些東西,幾乎涉及到了大明的方方面面,直接把曾誠等一眾大佬們剛剛制定好的未來三年的計劃全部給打亂了。

首當其衝的就是剛剛從工部下屬的鐵路司和交通司。

再次就是戶部下屬的商業司。

順帶著也少不了五軍都督府的麻煩——別說大明的油田本來就沒多少,就算遍地都能挖出油來,朱勁松也沒想著挖。

第二百零二章 科學的本質就是燒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