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馬戛爾尼的訪明日記(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雙方談判中,大明的官員最終同意了威德爾的請求,釋放被俘的英國人,准許他們上岸購買一批商品,但前提是他們必須道歉並且賠償他們給大明造成的戰爭損失,合計2800兩白銀。
面對強硬的大明朝廷,威德爾也只能灰溜溜地交出賠款,另外採買了一批貨物後黯然回國。
當然,大清是不可能宣揚這種事兒的,畢竟大明在滅亡之前都能逼得大英帝國賠款認輸,而大清卻是從錢聾老狗他爺爺那輩開始就一直割地,所以知道這場海戰的人還真沒多少。
比如說元清吧裡就充斥著諸如:英國是斯圖亞特王朝、國王就是那個沒腦袋的查理一世、打的是人家的商隊武裝、被人家把炮臺都給端了、損失遠大於英國商人、英國商人只是怕事情鬧大才撤走、人家本來就是來做生意的等等說法。
問題是那些沒腦子的小辣雞們可以滿嘴噴糞,信口胡柴,但是真真切切捱了揍的大英帝國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兒。
哪怕是到了錢聾老狗時期,英國人的心裡依舊存在被大明揍出來的心理陰影——連一個掙扎在滅亡邊緣的大明都能把大英帝國的艦隊按在地上摩擦,那正處於巔峰的大清還不得把全世界都按到地上去?
直到1840以後,大英帝國才算是徹底認清了這個所謂的東方超級帝國的真正面目與實力。
而現在是1790。
此時的喬治三世並沒有認識到大清的真正面目與實力,反而又被霍華德爵士帶回的訊息給拐進了溝裡——大清取代了大明,所以大清更牛逼,而朱勁松的大明朝廷又幹掉了大清,所以新的大明就更牛逼。
尤其是還有霍華德爵士帶回大英帝國的那些燧發槍和火炮可以做為證明。
所以,喬治三治就把好寫日記的馬戛爾尼給派出來了。
只不過,這一次喬治三世沒好意思再準備燧發槍和火炮,畢竟大英帝國現在還要逆向仿製大明出口的燧發槍和火炮。
所以,馬戛爾尼帶來的禮物包括大英帝國當時最先進的蒸汽機和戰艦模型、天文望遠鏡、懷錶和世界地圖等。
而朱勁松自然也不可能學錢聾老狗一樣,讓這些東西待在倉庫裡面吃灰——
1860年,當英法聯軍攻入京城後,從京城裡搜出一些大箱子,英法聯軍原本還以為裡面裝著了不起的寶物,然而開箱一看才知道,這些箱子裡裝著的就是當年喬治三世讓馬戛爾尼英國帶給錢聾老狗的那批賀禮,而人家錢聾老狗根本就沒有正兒八經的看一眼。
對於馬戛爾尼帶來的這些好東西,朱勁松當時就大手一揮,直接送到了剛剛組建沒多長時間大明皇家學院。
順帶著,朱勁松又安排馬戛爾尼參觀了大明軍隊的火炮齊射以及排隊槍斃戰術演練,試射了最新研發出來的4487式火炮以及4487式燧發槍。
然後馬戛爾尼就正式代表英國國王喬治三世,請求與大明建立起通商關係,至於朱勁松剛剛提出來的,要求大英帝國停止在緬甸那邊攪屎的要求,馬戛爾尼自然也是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
對於馬戛爾尼或者整個大英帝國來說,緬甸那種破地方能夠佔到便宜就最好,佔不到便宜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跟整個大明的市場比起來,區區緬甸實在是有點兒不夠看。
至於說武力干預緬甸和阿拉幹王朝的戰爭甚至直接出兵佔據緬甸……
要是馬戛爾尼覲見的是大清的錢聾老狗,估計等到馬戛爾尼回去之後,初步見識到大清廢物面目的大英帝國會十分心動。
然而在馬戛爾尼覲見過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之後,就再也沒有了類似的想法。
“他是一個特別年輕但是特別有威嚴的皇帝,在正式覲見的時候,他身穿花紋複雜到極點的服飾,頭戴用珍珠串成簾子的皇冠——據明國人說,這種被稱之為“毓”的珠簾,是為了不讓任何人看出皇帝臉上的喜怒變化。”
“他的旨意,可以在三天之內傳播到整個大明帝國的任何一個地方,沒有任何人敢於阻攔這位皇帝陛下的命令,哪怕是那些手握軍權的將軍。”
“事實上,大明帝國有近百萬的軍隊在拱衛他們的皇帝陛下,他們只會聽從大明帝國皇帝陛下的旨意,任何一個將軍,都沒辦法私自調動他們。”
“另外,明國的禮儀很複雜,如果沒有專人的引導,是很難學會的——伏、俯、跪、拜、興、揖等等的禮節,需要區別不同的場合來使用。”
“跟明國比起來,英國貴族們所謂的禮儀簡直就像是一群鄉下的農民在自娛自樂。”
“明國的百姓也很友好,他們望向我們的目光中會帶著一絲絲的好奇,這跟我以前從霍華德爵士那裡聽來的,大清帝國的百姓完全不同,儘管他們可能是同一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