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糠錢?還有個庸!(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一千多個混賬事後該怎麼審怎麼殺那是以後的事兒,要是這些人繼續鬧騰下去,自己就不得不在行宮前大開殺戒——連夜洗地很累的!
只是等到柯志明把審問的卷宗連夜送到行宮以後,大明朝堂上的一眾大佬們就被驚呆了。
劉懷文一個勁的吧嗒著旱菸鍋子,眼中不時閃過一道兇光,而曾誠這個大明首輔的臉色則是陰沉的跟臭狗屎一般,嘴裡不停的嘟囔著丟人這兩個字。
一千來個鬧事的書生,其中有九百多個都是沒腦子的蠢貨,被人一煽動就跟著跑來了,剩下那一百多個書生當中,有兩個是被建奴收買的,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跟鄉賢士紳、大工坊主們攪和到一起的。
這一百來個書生甚至早就存了死志。
因為那些鄉賢士紳、大工坊主們許諾,只要這些書生能逼迫朱勁松和大明朝廷更改稅制,召回各地的礦吏和稅吏,廢除工會那種坑人的玩意,那麼他們將會得到遠超墓碑五人的待遇,他們的一家老小也會衣食無憂,還會有一大筆錢可以拿。
對於大明來說,有一百多個別有用心的書生倒是沒什麼大不了的,就算有兩個被建奴收買的也算不上什麼大問題。
《諸世大羅》
然而問題的關鍵之處就在於剩下那九百多個沒腦子的蠢貨——這事兒要是傳了出去,豈不是要笑死錢聾老狗?
就在一眾大佬們感覺頭疼時,朱勁松卻是將目光投向了刑部、都察院、御史臺的一眾扛把子們:“這些人在行宮之外聚集喧譁,吵嚷著朕是逆匪,依大明律,該如何處置?還有唆使他們來行宮鬧事的那些人,又該如何處置?”
刑部、都察院和御史臺的扛把子面面相覷一番,最終還是刑部扛把子硬著頭皮站了起來,答道:“啟奏陛下,依律,為首者斬,從者絞,全家流放三千里,至於其幕後主使之人,依律當抄家,族誅!為首者凌遲,且三代之內不許科舉、不許為官、不許從軍。”
朱勁松嗯了一聲,說道:“那就依律處置,回頭在《大明報紙》上把這些人的名字都列出來,講清楚前因後果。”
隨著朱勁松的話音落下,在場的一眾大佬們頓時有一種腦瓜子嗡嗡的感覺。
一千多個讀書人加上幕後主使之人,再加上他們的家人、族人,估計會直接上升到幾千甚至萬餘之眾,這種大案放到我韃清時期倒還沒什麼,可是放到我大明,就顯得分外……彆扭?
一眾大佬們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反正就是特別彆扭。
曾誠忍不住勸道:“陛下三思,臣等知道這些書生死有餘辜,可是……”
朱勁松揮了揮手,打斷了曾誠的勸說:“沒什麼可是的,他們都不是小孩子了,二三十歲的人,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了。”
“你也別跟朕說他們背後還有家人,一次殺戮太多會有幹天和這種屁話。”
“他們失敗了,就要拿他們的家人來說事兒,可他們要是成功了,他們的家人就不享受這些好處了?”
“大明既有律法,那就依著律法來辦,要不然還要大明律和刑部、都察院、御史臺幹什麼?”
說到這裡,朱勁松的臉色也不禁變得陰沉。
讀書人這種生物,除了有限的那麼幾個之外,剩下的就全是些賤胚子——當初大明還沒有涼的時候,就是這些混賬東西跟著鄉賢士紳們鬧騰,甚至還搞出了五人墓碑記這種東西。
等到大明唱了涼涼,除了那些慨然赴死的,剩下這些軟骨頭的混蛋們就歡天喜地迎聖君,敲鑼打鼓賀新皇,水頭涼,頭皮癢。
只是上趕著的不是好買賣,這些個主動去給我韃清當狗的傻缺們發現我韃清可比大明狠多了。
要是擱在大明的時候,這些混賬東西們噴皇帝幾句就有出名,偶爾有幾個運氣好的還能混上一頓庭杖,名氣也會變得更大,能撈錢的機會也就更多。
而我韃清的明君聖主們不會像大明的那些昏君一樣寵著慣著他們,旦凡敢瞎咧咧的統統都被砍了腦袋,順便連家產也都被抄個一乾二淨。
於是乎,這些個混賬東西都學乖了,不僅不敢再噴我韃清的皇帝們,反而玩了命的吹捧,直到吹捧出了糠稀盛世,吹捧吹了錢聾盛世——不對,還有個庸,應該是被他們硬生生吹捧出了糠庸錢盛世。
而在朱勁松登基稱帝的五年裡,大明還從來沒有出現過因言而罪人的情況,朝廷也不止一次的在報紙上呼籲讀書人報效國家,所以,這些混賬東西們頓時發現那個陌生而又熟悉的大明回來了。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噴他!
總之這些個混賬東西們不敢跟我韃清的明君聖主們鬧騰,卻有膽子跟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鬧騰。
朱勁松的心裡也很清楚,如果這一次不下重手狠手處置,下次他們就敢鬧出來更大的動靜——想想八的二次方為什麼會鬧到連夜洗地就能明白。
所以,朱勁松不僅不會從輕處置,反而會從重從嚴,以避免更多的混賬們生出不該有的心思。
因為大明的混賬東西實在太多太多,多到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都想大開殺戒的程度——
朱勁松登基之後所頒佈的大明律雖然有很多是抄襲了種花家和傻賊鷹,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照搬的《大明律》和《洪武大誥》。
這其中就有一條“諸族禁自相嫁娶”,而且刪除了“欽察與諸回不在此列”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