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著手下三個軍師三言兩語之間就達成了默契,劉備倒也沒有拒絕。

雖然龐統並沒有展現他的才能,但是能夠讓自家的兩位軍師如此看重,龐統之才自不必說。

再加上,他對天下局勢的看法與孔明不謀而合,區別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光是這份眼界,就超出了旁人許多,因此劉備也順水推舟,就這樣確定了下來。

除了這件事,諸葛亮還討論了許多關於民生、練軍、乃至商業的問題。

然而折騰了一整天,其他人倒是還好,江寧的頭都大了。

光是聽諸葛亮的轉述,江寧都能夠想到這些事有多麼麻煩。

然而自家師兄卻條理清晰,每一個問題幾乎都問到了點子上。

倒不是諸葛亮不能處理這些事情,以他的能力,再複雜的問題也都能處理的相當妥帖。

不過有許多方案都是按照江寧給的那個小冊子來的,許多詞彙,饒是諸葛亮都沒法理解。

所以江寧這一天,盡去給諸葛亮科普去了。

老實說,以前他小的時候鼓搗的那些東西,諸葛亮沒問,是因為他認為這只不過是孩童的娛樂之物罷了。

但是現在江寧慎重記錄在冊的東西,他不可能不重視。

光是那個曲轅犁,江寧就解釋了好久。

在漢代,其實耕犁就已經定了型,但是漢代犁是長直轅犁,耕地時回頭轉彎不夠靈活,起土費力,效率很低下。

所以江寧就在那個冊子的小小一角上提到了一嘴改善耕地的曲轅犁。

結果自家那個師兄不僅看到了,還當做一個大事來辦。

自己要怎麼跟他解釋這些物理問題呢?

這些受力問題屬實不好分析啊!

不過好在師兄的智商也不是蓋得,稍微解釋一下,他就能知道其中的運作。

江寧其實對此也一知半解,所以在那個冊子裡也只是稍微提及,不過饒是如此,諸葛亮都能看的仔仔細細,甚至還能問出這些問題。

可想而知,對於江寧當初留下的冊子,他恐怕早已經研究透了。

不僅僅是農耕,其他方面諸葛亮也沒有放過。

當初江寧在冊子上寫下的“通貨膨脹”、“經濟槓桿”、“上層建築和下層基礎”、“化學反應”、“遺傳與變異”、“分子”等等...

諸葛亮事無鉅細,全部都來問詢一番。

與其說是文武百官議事,倒不如說是江寧師兄弟兩人的討論。

反正其他人也聽不懂!

結果直到最後,茶水都添了好幾次,兩人的辯論還沒結束,所有人都只能眼巴巴的在那等著。

其他人倒是還好說,聽不懂很正常。

本來諸葛亮想的是什麼,他們也不知道,不懂就不懂了。

但是龐統不一樣啊!

他本就自詡才絕於世人,然而今天江寧和諸葛亮的對話居然讓他有了一種這些年白活了的感覺。

他剛來荊州沒多久,除去昨天,這算是他第二次見到江寧。

他實在想象不到,為什麼江寧看起來年歲並不太大的樣子,結果卻知道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

哪怕算他從孃胎裡開始學,他也不可能會這麼多啊!

最重要的是...

江寧說的這些,他根本不懂!

尤其是那個“能量”之說,也讓他開啟了一個新的眼界。

舉個簡單的例子,水往低處流,乃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但是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