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章 又一筆代理生意(第2/3頁)
章節報錯
你當一個工廠的廠長,你除了組織生產之外,包括銷售你都不用太操心,大多數時候國家會幫你包辦。
那麼在這種經濟制度下,貨幣的作用很容易被忽略,很容易產生一種“以物置物”的經濟現象。
打個比方,這裡有一家水泥廠,那個地方有一個鋼鐵廠,正好在同一段時間,水泥廠需要買一些鋼筋了,鋼鐵廠又正好要用一批水泥了。
於是兩家一拍即合,決定來做這個生意。
可由於所有權都是國家的,兩個廠在談這筆生意的時候,都覺得就不用那麼麻煩了吧,反正價格都是國家規定的,咱們直接以物置物,我用我的水泥換你的鋼筋,這樣豈不最好?既方便又省事。
嗯,假如真有前面這個例子怎麼巧,那當然是很省事,然而在現實的經濟活動中,這樣的“巧合”當然是小機率事件。
比如同樣還是前面這個例子,水泥廠確實是需要用一批鋼筋沒錯,可鋼鐵廠在這個時候並不需要水泥,他倒是想買點什麼東西當作福利發放給職工。
後來鋼鐵廠一打聽,正好本市的啤酒廠需要一批水泥……
於是在鋼鐵廠的撮合下,大家決定來一個“三方交易”。
可是在準備三方交易的時候,卻又發現新的問題了,那就是需求並不對等,這其中水泥廠需要的鋼筋最多,要遠超過鋼鐵廠需要的啤酒和啤酒廠需要的水泥,怎麼辦?
於是啤酒廠就發話了,說大家都是兄弟單位嘛,生意還是可以繼續做的,就拿你鋼鐵廠來說,你今年需要給職工發福利,明年就不需要嗎?
所以我們的交易還是繼續,你先把鋼筋發給水泥廠,等到明年你們發福利的時候,再來我這拉啤酒,算是補足那批鋼筋的款項,你看怎麼樣?
鋼鐵廠一聽有道理啊,覺得自己家大業大,現在的生產形勢看好,那麼到了明年,那肯定還是需要給職工發福利的,於是就同意了。
然而讓鋼鐵廠沒想到的是,等到了第二年,啤酒廠竟然因為經營不善倒閉了。怎麼辦?
他去找水泥廠去要那批鋼材款,水泥廠說我還頭疼呢,因為啤酒廠倒閉,我都有一部分水泥款沒要回來,你讓我到哪裡說理去……
當年的三角債,很多其實就是這樣產生的。
等到了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雖然咱們國家雖然已經決定轉型,但過去的慣性還是巨大,以至於三角債的問題相當嚴重,簡直就成為一團亂麻,成為困擾經濟發展的一大頑疾。
其實不僅僅是咱們國家,包括老毛子在內的前東歐國家,到那個時候都已經出現了這種現象。
而對於這個頑疾,包括老毛子在內的東歐國家,他們接受了西方“自由世界”給他們開出的藥方,那就就是大名鼎鼎兼臭名昭著的“休克療法”。
只有咱們國家走出了另外一條道路。
雖然是一團亂麻,但我們就一點一點耐心清理,並在這個時候主動發揮貨幣和金融的作用,協調各大銀行投入一筆啟動資金,專門用來給三角債解套。
就這樣一點一點清理,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清理,花了好幾年的時間,終於把這團亂麻基本清理乾淨。
這就是這個年代大家耳熟能詳的“軟著陸”。
“軟著陸”的意義很大,不僅意味著咱們國家的經濟成功轉型,由計劃經濟真正過渡到市場經濟,並且也為今後二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
嗯,西方提出“休克療法”的那個傢伙,連那種人都能獲得諾貝爾的經濟獎,所以李達康會說,帶領咱們國家經濟“軟著陸”的人,秒殺他一百次都沒問題。
李達康和幾個香江人一通神侃,卻是學校的傳真已經來了。
確認過潘校長的授權書,雙方正式簽字,這第一份代理合同算是終於搞定了。
不一會,老尤幾個人也來到這邊,見到這件事情已經搞定,很高興,然後通知大家,晚上是彤叔做東請客,並且是單請中標的團隊,請大家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