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之訓完聶琛,轉而道:“電子控制器的成本如何?”

李瑞忠答道:“電子控制器這一塊,我們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方案。主要是電子架構,我們還存在著一定的爭論。”

陳亞之道:“爭論點是什麼?”

李瑞中答道:“目前的控制器按照先前的要求,沒有按照一般的功能劃分控制器的策略,轉而採用區域控制的方法。

“目前市面上是按照功能模組劃分的。比如控制大燈的是一個模組,控制雨刮的是一個模組。不過,我們的青花專案,使用全新的區域控制模組。

“去繁就簡,將控制器分成四個部分,分成前後左右。前艙控制器作為主控制單元,會將變速器調解,燃油監測,駕駛監測等功能整合在一起。後左右控制器則只負責簡單的雨刮,電動車窗,燈帶等與安全弱相關的模組。”

傳統的控制器俗稱ECU,主要用於汽車的發動機控制。但是後來隨著汽車的發展,安全的訴求提升,影音娛樂功能的發展。

ECU不再是單單的發動機控制器,轉而還要控制防抱死系統,驅動系統,懸架系統,安全氣囊系統等。

但是,隨著汽車所增加的功能越來越多,那麼需要控制各個模組的主晶片數量也相應增加。比如,驅動系統需要一個主晶片,專門負責驅動系統的資料採集和響應。

懸架系統也需要一個主晶片,安全氣囊系統也需要一個主晶片。

這導致汽車控制器設計的複雜程度和成本也會相應的增加。

陳亞之因為有了前世的工作經驗,知道區域控制器才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不再是以模組來劃分控制器的控制領域,轉而改成按照汽車的前後左右來劃分控制領域。

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將很多個模組依靠同一個主控制晶片來控制。

大大降低了控制器的複雜程度和成本。

區域控制器發展到後面,區域控制器數量會由四變三,前艙作為主控制器,左右各一個控制器。

最終的結果,則是整車沒有控制器,全由雲端的控制器控制汽車。

不過,這需要強大的計算能力,和穩定的網路狀況,暫時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景。

陳亞之調查過當前市場上的晶片發展程度,發現此種區域劃分方法完全能夠設計出來。

但是,因為與傳統的控制器劃分方法不一樣,此舉還是給整個電控團隊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眾人都沒有說話,等待著陳亞之的發話。現在整個研發團隊陷入僵局,全都是按照陳亞之的思路在走。

陳亞之則有點小不爽,有種帶不動的感覺。我都已經打核心了,還他媽要我做戰士衝鋒嗎?

不過,他還是忍住不爽,平靜道:“目前的瓶頸是什麼?電路圖設計不出來,還是沒有合適的零件?”

李瑞中道:“沒有找到合適的主晶片,不是沒法滿足要求,就是價格太貴。”

主晶片一般叫做MCU,中文名字叫做微控制處理器,可以理解成一個微型的電腦,是控制器裡的中央大腦。

陳亞之道:“凌飛英,普智恩,捷西和益發半導體都聯絡過了嗎?”

李瑞中看向採購李晶晶。

李晶晶此時儼然取代了採購總監聶琛,成為採購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