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風流(第1/2頁)
章節報錯
之所以說鄭氏頗受宇文邕寵愛,是因為鄭氏向宇文邕提出了一個要求,將自己的前夫高綽重新安葬,宇文邕非常爽快地就答應了。
也許你覺得宇文邕有點重口味了,不過,只要你想想曹當年乾的那些風事兒,這也就不足為奇了。
除了這位鄭氏被宇文邕寵幸之外,其他的女人,基本都被放任自流了。
而一向以風而著稱的胡太后,也就是高緯他媽,似乎迎來了一個春天,史書載她“恣行奸穢”。
至於胡太后具體是怎麼“恣行奸穢”的,史書並未提及。但是有一些好事者,給胡太后編出了一個很有名的段子,說胡太后和她的兒媳婦穆黃花在長安城中淪為了女,且喊出了“為後不如為”的口號,據我考證,始作俑者就是蔡東藩。
當然,這就和馮小憐極富香色彩的“玉橫陳”的故事一樣,只是好事者所編,一笑置之即可,然而現在很多人信以為真,實在是大繆,史書根本沒有記載。
與胡太后的蕩和風形成鮮明對比,則是另外一個女人,此人就是高湝的王妃盧氏。
高湝被殺後,盧氏也成了小婦,宇文邕又將盧氏賞賜給了斛斯徵。
斛斯徵,也是一位複姓斛斯的鮮卑人,而且當時還是太子宇文贇的老師。
盧氏非常剛烈,在斛斯徵面前始終一付蓬頭垢面的樣子,不洗臉,不梳頭,而且茶飯不思,以絕食相逼,甚至不苟言笑,從未對斛斯徵笑過一下。
斛斯徵很無奈,但也沒有為難盧氏,他知道強扭的瓜不甜,索性也就把盧氏放走了。
獲得自由的盧氏,從此削髮為尼,遁入空門,不再過問人世。
一直到了隋朝建立,盧氏才重新站了出來,並且向已經成為隋文帝的楊堅上表,希望能夠將高湝及其五個孩子重新予以安葬,楊堅很快便準了盧氏的這一請求。
介紹完這些女人的結局,接著就要說到那位真正的女主角,也是一代女神——馮小憐。一代女神的隕落
要說馮小憐,當然也要先說到高緯。
很多人談到高緯,都是用一種不屑和不恥的態度來對待的,他是一個變態,他殘暴不仁,他嗜血成性,他荒好色,他自私自利,……
很多的標籤都可以貼在他的身上,這些都沒錯,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點,高緯他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情種。
當“玉橫陳”的香成為一種濫觴之後,我們是否也應該認真審視一下高緯的愛情呢?
馮小憐在她最開始進入歷史的那一刻,便是以一種驚豔的姿態出現的。
一個玩盡無數女人的花花公子高緯,竟然會一夜之間被一個還是無名宮女的馮小憐迷得神魂顛倒,並且從此絕愛馮小憐,這是怎樣的一種驚豔和嫵媚才能做到?
二人如同墜入愛河一般,“坐則同席,出則並馬,願得生死一處”,這又是怎樣的一種如膠似漆才能做到?
而在周齊對決中,高緯為了滿足馮小憐一個人的要求,竟然連江山社稷都拋諸腦後,一次次錯過絕佳的戰機,這又是怎樣一種傾國傾城才能做到?
而無論高緯一路逃竄至何處,他始終與馮小憐形影不離,這又是怎樣的一種生死相依才能做到?
而當高緯和馮小憐作為俘虜被帶到長安之時,高緯即便受盡屈辱也在所不惜,而一向膽怯的高緯,竟然以一種極盡卑微的姿態,向宇文邕做出乞求,只為得到自己所愛之人,這又是怎樣的一種至死不渝?
這一切只有一個答案——因為愛情。
因為愛情,不會輕易悲傷,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樣;因為愛情,簡單的生長,依然隨時可以為你瘋狂。……
當高緯被以謀反罪處死的時候,我不知道此時的馮小憐作何感想,史書雖然沒有記載,但是我們可以猜測,可能悲痛欲絕,可能是自嘆薄命,也可能她想追隨高緯而去,做一對絕命鴛鴦。
曾經的花前月下,曾經的雙宿雙棲,一切都成了鏡中花、水中月,一切都化為泡影,從此只能沉澱在記憶深處。
而作為一個國的妖女,宇文邕把馮小憐賞賜給了代王宇文達。
史書載,宇文達是一個勤儉節約、廉潔自律、不近女色的道德楷模,手下人勸他聚斂財物,他卻說:“君子憂道不憂貧,何必為錢財這種小事煩心呢。”明顯是一個正人君子的典範。
而宇文邕竟然把絕代佳人馮小憐賞賜給道德楷模的宇文達,其用意昭然若揭,那就是讓大周朝的臣子們都看看,馮小憐就是一個紅顏禍水,這種貨色在我們大周朝,無論扔給哪個男人,都沒人要她。
事實上,宇文達一見到馮小憐,便被馮小憐的姿色所迷戀,頃刻之間便拜倒在了馮小憐的石榴裙下。
還道德楷模?狗屁!還正人君子?偽君子還差不多!
此時的宇文邕如同是自己給了自己一個巴掌,他本想讓大臣們都以宇文達為榜樣,做到廉潔自律、潔身自好,然而事與願違,自己最信任的道德君子,此刻竟然如此墮落,這真是大周朝的恥辱。
由於宇文達對馮小憐的過分寵愛,宇文達的正妻李氏開始吃醋了。
李氏憤憤不平,她自詡賢妻良母,丈夫本也是正人君子,而此刻,自己的家庭全都毀在了這個狐狸精馮小憐身上。
李氏悲傷欲絕,一度尋死覓活,一哭二鬧三上吊,幾乎死於非命。
而馮小憐雖然被宇文達寵愛,但是卻念念不忘高緯對自己的恩情。
有一天,馮小憐懷抱琵琶彈奏著,腦海裡卻是想象著昔日與高緯的點點滴滴,不覺悲從心來,突然琴絃斷了,悲傷中的馮小憐提筆作詩。詩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