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蘇威的這一舉動,也頓時讓他成為了街頭巷尾議論的八卦人物,人們認為蘇威志向高潔,不同流合汙,蘇威的聲望反倒與日俱增起來。

當然,宇文護在掌權期間,也害死了不少無辜的大臣,除了之前講過的侯莫陳崇,我們還要介紹一個人物。

這個人叫做賀若敦,不要以為他姓賀,其實他姓賀若,是複姓。

寫到這裡,也許你會發現,本文裡有很多人都是複姓,而且清一色都是少數民族。事實上,中華姓氏文化中很多的複姓,其實都不是來自於漢族,而是來自古代的少數民族。諸如獨孤、令狐、宇文、賀若,等等這些,全都是來自於古代的少數民族。

賀若弼同樣也是少數民族,他是鮮卑人,他因為得罪了宇文護,被宇文護逼迫自殺。

賀若敦自殺前,哭著對他的兒子賀若弼說:“我之所以有這樣的下場,就是因為我這條舌頭啊,禍從口出,你以後必須得謹慎說話辦事啊。”

說完便讓兒子賀若弼吐出舌頭,賀若弼不明所以地伸出舌頭,可剛一伸出舌頭,就被賀若敦用鋒利的錐子紮在了舌頭上,頓時血流不止。

賀若弼又繼續說:“我是怕你有一天忘記我說的話,你必須謹記,謹記。”

交代完遺言,賀若敦便自殺而死了,賀若弼哭著安葬了自己的父親,對父親臨終的話,也是謹記在心,從此緘默不語,因而宇文護也沒加害於賀若弼。

這裡之所以要介紹這兩個故事,一來是為了說明宇文護掌權時的專橫跋扈,二來,是因為這兩個故事的主人公蘇威和賀若弼,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將長期活躍在歷史舞臺之上,他們的故事以後還將繼續。

上帝讓誰瘋狂,就先讓誰滅亡,古人也有句話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宇文護一邊享受著屬於自己的美好時光,一邊在為自己的未來埋下了深深的苦果,同時也在很多人內心深處,播種下了復仇的種子,其中就包括楊堅,也包括宇文邕

致命一擊

看著宇文護活躍在歷史舞臺之上,宇文邕在幕後已經沉默很久了,他從17歲一直沉默到了29歲,如果不是一個機會的到來,那麼宇文邕可能還會繼續沉默下去。

這個機會的到來,和一個人有關。

此人叫做宇文直,我們並不陌生,楊堅在前往隨州上任的路上,就是吃了他的閉門羹。

宇文直本是宇文邕的親弟弟,但是卻為虎作倀,一直投靠在宇文護的麾下,看著兩個哥哥被殺,他也無動於衷。

宇文直天生就是一個利慾薰心的人,誰給他好處,誰就是他的衣食父母,而他這十多年,宇文護就是他的衣食父母。

可是有一天,宇文護翻臉不認人了。因為宇文直在一次對南方陳朝的作戰中失利了,於是便被宇文護炒了魷魚,免除了所有職務。宇文直開始心生嫉恨,屁大點事,宇文護竟然就炒我魷魚。

憤憤不平的宇文直,越想越生氣,於是找到了自己的好哥哥宇文邕,找他去訴苦。

宇文直連篇累牘地控訴著宇文護的罪行,甚至於勸宇文邕殺掉宇文護。宇文邕聽在耳朵裡,但他卻並不敢真的相信宇文直的話,因為宇文邕知道朝中遍佈宇文護的眼線,說不準眼前的宇文直就是宇文護派來試探自己的。

有人會說,這可是一母同生的親哥倆啊,也會有假?那我只能說,你太單純了,在治面前,親情算得了什麼。歷史上的易牙和王莽都可以不惜殺子,出賣個兄弟又算得了什麼。宇文邕當然也深知弟弟宇文直一向的秉性,所以宇文邕只能是靜靜地觀察。

而此時的宇文邕,比宇文覺成熟,比宇文毓更有手腕,他知道他的兩個哥哥是怎麼死的。在經過一番長期的摸底之後,宇文邕才敢真的確信眼前的這個弟弟宇文直,他是真的倒戈向自己了。

就這樣,宇文邕和宇文直走到了一起,並不是因為他們志同道合,而是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敵人——宇文護。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這是恆久不變的真理。

宇文覺的悲劇告訴宇文邕,不怕虎一樣的敵人,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參與這次密謀的人,除了宇文邕和宇文直,還有三個人,而這三個人都是宇文邕精心培植的得力親信。

第一個人,叫做宇文神舉,擔任皇宮保安隊大隊長,同時也是宇文邕的貼身保鏢,左右不離身,朝中一旦有任何動靜,都會彙報給宇文邕。

第二個人,叫做宇文孝伯,是宇文邕最要好的朋友,且擔任宇文邕私人秘書兼陪讀,二人寢則同床、食則同桌,大小國家事務都參與其中。

第三個人,叫做王軌,沉穩幹練,足智多謀,氣度不凡,宇文邕決定誅殺宇文護,最後決策的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