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拿獎拿到手軟(第1/2頁)
章節報錯
港城的迴歸,讓九七年是為華國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也讓十三億人民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刻,民族的自豪感,達到了自改革開放後的頂峰。
每一個歷史性時刻,對一個國家的發展都有深遠的意義,只是普通人無法認識到這一點,也沒有人能夠告訴別人,如果沒有發生這件事,國家的發展會有如何的變化,即便是林雲這個穿越過來的人,也只是再次經歷了歷史,並非改變了歷史。
當然,林雲可能也對歷史有了些許的改變,比如這一年的年末,林雲獲得了國家文化部門主辦的一項大獎。
“本年度最佳文化傳播者。”
林雲從沒想過能獲得這個獎項,不過,他也實至名歸。
頒獎詞寫道:這一年,林雲發表了十幾篇宣傳華夏文化的文章。
他對這個古老文明的國家充滿熱愛,但對西方文化也同樣精通。
透過對比,他發現了自身文化的優勢,也發現了西方文化的不足。
他的文章,讓很多人重新認識了兩種文化,對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他的文章,或許將會對文化領域的未來產生巨大影響,讓我們拭目以待。
不愧是國家層面的獎項,一眼就發現了林雲文章的重要性,找到了一個能和西方文化相抗衡的依據。
林雲並不指望自己那些文章能夠影響到千萬人,因為人民的自信心不只是依靠文化,更多的還是依靠經濟實力。
就拿米國來說,他們毫無文化底蘊,可硬是利用無比強大的經濟實力將自身的文化推廣到全世界。
說到底,這個世界的本質還是實力,當實力足夠強大時,你的文化自然強大,就是垃圾,也能說成寶貝。
當然,華國深厚的文化底蘊遠超米國,甚至是世界所有國家,只是因為現在經濟實力還很弱,再加上西方國家的打壓,很多人才被矇蔽。
林雲親自登臺,在國家電視臺臺長手中接過了獎盃。
獎盃的形狀是一個喇叭,底座是華國版圖形狀,寓意很明顯,就是要把華國的文化傳播出去。
看到這個獎盃,林雲有些釋懷了。
在前世的九十年代,國內充斥著一幫唯恐天下不亂的公知,四處宣揚西方那套理論,搞得烏煙瘴氣,也荼毒了很多人的思想,林雲甚至認為官方都有可能被影響,覺得自己文化不行,比不過西方文化。
可從國家電視臺頒發這個獎項來看,一些有理智的人絕對認識到了問題,只是那些公知影響力很大,再加上沒有立足之處進行反駁,這才讓公知們有了生存空間。
林雲的出現帶來了一個契機,讓雙方的形勢發生了變化,所以國家才頒發了這個獎項,就是要告訴人們,我們的文化才最具優勢。
林雲接過獎盃,發表了一段演講。
“謝謝領導把這個文化傳播大獎頒發給我,我有些誠惶誠恐,同時也深感責任。
誠惶誠恐的是,我的能力有限,我們的文化又博大精深,即便我終身學習,也無法領悟其萬分之一,距離傳播者還差的遠。
而深感責任的是,我雖然只學到了民族文化的一點皮毛,但很多人,連皮毛都沒學到,反而攻擊自己,如何讓他們真正領悟到民族文化的精髓,這就是我們現在的責任。
有人說,我們華夏文化是糟粕,不適合現代化的發展,西方文化才是現代化發展的根基,必須向他們學習,才能成為強國,如果這麼認為,那就是最大的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