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歡迎,一九九七年(第1/2頁)
章節報錯
九十年代中後期,市場經濟漸入佳境,人們在賺錢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誰有本事誰賺錢。
但同時,各種問題也都出來,九七年春晚就很好了反應出這些問題。
有個小品叫《路口》,說得是在一個路口,一個年輕人立起一塊問路十元的牌子,凡是像問路的司機,一律十元。
年輕人的長輩知道後很生氣,認為晚輩太貪婪,勸說無果後也立出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免費問路。
表面上看,司機會選擇長者,畢竟免費嘛,可事實就非如此。
一個司機迷路,看到兩塊牌子,立刻選擇了十塊錢一方,長者很納悶,上前主動告訴對方,結果那人嚇得夠嗆,說出一句很有深意的話:免費才是最貴的。
看到這裡,林雲真是暗自叫好。
這就是市場經濟帶來的一個問題。
人們都把賺錢當成畢生所願,思維方式也與金錢掛鉤,此時要是有人說不為錢,那這人一定沒安好心。
這種思想看似很好笑,實際上對整個社會有著巨大影響,久而久之,人們將不在相信所謂的助人為樂,社會道德標準也會下降。
幾年後有一件事,一個老人在路上被車撞倒,肇事者逃跑,現場沒有目擊者,一位路過的熱心市民把老人送進醫院,結果卻反被老人家屬誣陷成肇事者,還告上了法院。
如果事情到此,還只是件普通的治安事件,人們知曉真相後,充其量罵老人一家都是白眼狼,也就是個飯後談資而已,可接下來法官的判決直接影響了整個社會的風氣。
法官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判決熱心市民賠償對方的醫療費以及各種費用,理由是:如果不是你撞的,為什麼要見義勇為。
這個判決狠狠打了整個社會一記耳光,從此以後,人們再也不敢見義勇為,整個社會的道德底線都被拉低,影響深遠。
其實,這種判決就是因為受到金錢至上的思維影響,把一切事物的動機都跟利益扯上了聯絡,品德不再重要……。
《路口》這個小品就揭示了社會已經廣泛存在的問題,很多人還沒有認識到嚴重性,只是當個笑話罷了。
《路口》演完,幾個節目後是一個相聲,叫做《明天會更好》,由牛裙和馮宮表演。
這個小品也很有意思,其中有個段落同樣很有預言性,馮宮說:以前買了假貨狀告無門,現在好了,國家有了《消費者權益法》,只要買到假貨,就能到法院告對方賠償兩倍價錢。
所以,買假貨將成為未來一項致富的手段,讓我們盡情買假貨吧。
好吧,正如馮宮所說,很快就會出現買假貨這門職業,一幫人專門買假貨,然後直接到法院告對方,反手就賺上一倍,收益率近乎百分之百,比做企業賺錢多了。
這個行當也出了-名人,叫做王海,後來也被人稱為華國職業打假第一人,他真的靠買假貨發家致富。
這個相聲反應出人們對假貨的厭惡,此類節目還有一個小品,叫《打工奇遇》,由趙麗榮老師演出,講的是她扮演的角色出門打工,到了一家飯店,結果就有了一句經典的臺詞: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其實就是二鍋頭,配的白開水。
這兩個節目也反應出一個社會問題,那就是現在假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