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十一月,林朝都很忙碌。

雖說具體事物都交給了其他人,但徐州正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事務頗為繁雜。

從修繕郯縣的城牆,修橋鋪路,再到一些基礎設施的建立。

尤其是辦公的衙署,以及劉備的府邸,林朝特地命人著重修繕了一番,反正怎麼華麗,怎麼奢靡就怎麼來。

當簡雍提出反對意見,說此舉徒損民力,眼下不易太過奢華的時候,林朝直接否決了他的意見。

對此,林朝有著自己的想法。

劉備出身草莽,雖性情堅韌,也滿腔雄心壯志,但有些偏愛享樂,沒事就喜歡拉著大家吃席。

若只是如此也就罷了,可最近劉備實在太閒了,居然又愛上了打獵,隔三差五就帶著典韋出城遊獵。

眼下只是擁有了徐州,且還未完全掌握,劉備已經開始有墮落的跡象,這還怎麼得了。

若以後條件更好了,劉備難保不會被這些浮華迷住雙眼,變得只會飲酒作樂。

好好的先主,變成了後主。

就如遷都長安之後的董卓一樣,再也不復之前的豪爽大氣,變成了守家之犬。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林朝與賈詡商議了一夜,最終決定以毒攻毒。

喜歡奢靡,那就給你打造一個安樂鄉,讓你爽個夠。

喜歡吃席,那就讓你吃個夠。

喜歡打獵,那就打個夠。

這些個奇淫巧技,總有玩厭的那天,反正未來一年半載的主基調是發展,不會有太大的動作,有充足的時間供劉備玩樂。

一旦經過了這一波洗禮之後,劉備就算過了這一關。以後若有閒暇時光,也許還會消遣一番,但絕不會再度沉溺其中。

再者,劉備身為一方諸侯,生活若過於簡樸,也會有損威儀,自然不能奢求他像常人一樣生活。

除此之外,林朝把未來的戰略規劃,也完善了一遍。

其實林朝本來想照搬商鞅變法,來針對著治理徐州,不過考慮到商鞅的那套制度太功利了,不利於長治久安,想想還是放棄了。

商鞅變法的主要手段,就是利出一孔。

這唯一的孔,正是官府。

所有的富貴,功勳,賞賜,都只能從官府手中獲得。

這麼做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驅農歸戰。

因此經過變法的秦國才會逐漸強盛,因為商鞅打造的,是一個以國家為單位的戰爭機器。

但眼下的徐州,這種操作明顯不適用。

林朝的新規劃,一共打算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治理民生。

這其中就包括了屯田之法,清掃盜賊,清查吏治,以及最重要的鼓勵生產,通商貿易。

嚴格來說,無論清掃盜賊也好,整頓吏治也罷,都是為了更好的服務屯田。只有百姓手中有糧,官服才能徵得糧食,充作軍用。

而商業貿易則不同,這個是經濟支柱,是需要大批的商賈來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