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九州,豫州居中!

自大禹立九鼎,劃九州以來,這塊擁有大片平原的土地,就是天下的中心。

從地理位置,戰略價值,以及戰術施展,糧秣轉運等方面來看,豫州都是整個大漢不可或缺的要地。

華夏大地自古以來,便是山川縱橫,水土豐茂。

在沒有工業科技的年代裡,山川大河便是一道道天塹,阻隔了戰術施展的空間,也為天下爭霸增添了難度。

大漢十三州,北邊的幷州,幽州,涼州,都是苦寒之地,生計艱難。

南邊的交州,揚州此時還是蠻荒之地,瘴氣毒霧終年滿布,人跡罕至。

西邊的益州,雖有天府之國的美譽,但終究險塞難行,更兼有胡人蠻部佔山為王,難以充分治理。

所以中原之地,向來指的便是兗州,冀州,豫州,青州,司隸,徐州這六個地方。

其中更以豫州歷史最為悠久,地緣處於最中央,戰略價值最大。

若不是未來幾年豫州會成為群雄逐鹿的戰場,林朝真想勸劉備領豫州牧。

而豫州之中,更數潁川,汝南為天下門閥士族雲集之地。

當今天下士族,自然是以汝南袁氏,弘農楊氏為首。

除此之外,就要數潁川荀氏,陳氏。

而在此二者之外,潁川還有鍾繇所在的鐘氏,郭圖郭嘉所在的郭氏,韓馥所在的韓氏……

諸如此類,數不勝數。

這些士族雖自詡耕讀傳家,但又怎麼可能老老實實種田讀書,總要在暗中搞些事情。

其中最著名,也最有效的兩項,就是相互吹捧和聯姻。

相互吹捧自不必說,大家都是上流社會,自然要商業互吹一下,藉以提高知名度。

等出名之後,清議界自然會給出相應的稱號,來為名氣保駕護航。

這時候朝廷一般多會徵辟,那麼重點就來了。

名氣已經有了,那下一步是不是去當官呢?

不,絕不!

面對朝廷的徵辟,當然是拒絕!

而且是多次拒絕!

拒絕的次數越多,越能證明你不貪圖權勢,不為五斗米折腰,名聲才會更加響亮!

後來所謂的魏晉風骨,大多是受這時候影響。

只要你敢拒絕,朝廷就敢繼續徵辟,而且每拒絕一次,下一次的官職肯定更高!

大漢的官職,只要你有想象力,除了天子以外,沒有什麼是當不了的。

至於第二項聯姻,也是理所當然。

還是那句話,大家都是上流社會,除了身份相等之外,自然也要沾親帶故,這樣在朝中也好相互扶持,匯聚成一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