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見伯安公!”

府衙門前,林朝恭恭敬敬的對劉虞施了一個晚輩禮。

而且林朝沒用‘使君’稱呼劉虞,反而用了‘伯安公’三個字,明顯有拉進關係的意圖。

劉虞如何聽不出林朝的意思,當即臉上的笑容更盛,連忙扶起了林朝,開口笑道:“子初遠道而來,甚是辛苦,快隨某入內就坐。”

嗯,老劉家的傳統藝能——把臂同遊,發動!

別看劉焉年老體衰,但這股子力量,還真不是林朝能掙脫開的。不過就算林朝能掙脫,此時也不能推拒劉虞的好意。

但為了能更一步拉近關係,林朝便又笑道:“伯安公當面,在下不敢相瞞,其實在下清晨時便已抵達城門前,只是礙於公孫將軍盛情相邀,才耽擱了一些時間,害得伯安公苦等許久,此皆朝之罪也!”

拱火帶師林子初,再次強勢歸來!

這句話說得很明白,我一直是站在伯安公您這邊的,就算公孫瓚在城門口阻攔,我還是找個藉口打發了他,專程趕過來拜會您。

果然,聞言後劉虞臉上笑得更開心了,連忙開口道:“子初這是說得哪裡話,某與你主皆為宗室,乃是手足兄弟。如今更該守望相助才對,走,且入府共飲。”

其實以劉虞的年紀,做劉備的父親都綽綽有餘了。

但架不住劉備如今方才而立之年,卻已經成了三公之首。

若劉備未崛起時,劉虞稱其一聲賢侄是關愛,是看重。可如今他要敢再稱乎劉備為賢侄,那就是罵人了。

於是只能退而求其次,稱一聲賢弟。好在以劉備的身份地位,完全也能夠當得起。

“多謝伯安公體諒!”

劉虞平日裡生活簡譜,但他終究不是雙標之人,此次用來招待林朝的宴席,也是有酒有肉。

席間,劉虞更是為林朝引薦了諸多燕趙之地的名士,諸如魏攸、鮮于輔、鮮于銀、閻柔、尾敦等人人……

劉虞不同於公孫瓚,林朝這還是第一次與其接觸。想要與其拉近關係,使勁攀親的同時,也得亮出點乾貨。

不過林朝早有準備,就在宴席吃到尾聲的時候,林朝借探討的名義,直接提出了自己在徐州施行的一貫方針大略——撫民以生。

之所以選擇這一條,主要是因為劉虞素來善待百姓,注重民生,甚至開邊地之市,使邊民與異族互通有無。

在這種人面前,談什麼爭霸天下,什麼遠大志向,都不如談論如何治理民生來得靠譜。

果然,聽到這四個字後,劉虞驚喜到兩眼放光,以至於情不自禁端起酒樽敬了林朝一杯。

“子初之言,如絲竹之音般悅耳動聽。徐州新政如此施行,將來必大有可為。”劉虞捋須笑道,“久聞子初有張良、蕭何之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單單撫民以生四個字,當浮一大白也!”

林朝微微一笑,拱手道:“伯安公謬讚了,在下萬不敢與先賢相提並論。只願以微薄之才,為天下百姓略進綿薄之力!”

“好,好,子初能有如此志向,日後必為世之良佐!”

劉虞臉上已有醉意,心中更是高興,藉著酒意給林朝定了一個很高標準的雅號。

聞言,林朝臉上露出笑容,心中既高興,又有些慚愧。

高興的是,作為清議界上一代的扛把子級別的人物,劉虞今日這四個字的評價,必然會廣為流傳,也算稍稍能洗刷一下自己那個天下無寡的惡名。

慚愧的是,自己終究不是什麼清正君子,反而是個心口不一的投機小人。受如此評價,終究是名不副實。

面對公孫瓚,林朝使勁談論他與劉備的兄弟義氣。

面對劉虞,林朝又大談注重民生的施政策略。

這種行為,幾乎就和昔年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戰國策士如出一轍。

遇到林沖,掏出槍棒;遇到魯達,掏出禪杖;遇到李逵,掏出板斧。

遇到宋江,林朝肯定納頭便拜,順便再談談兄弟義氣……

不過不明就裡的劉虞,此時卻有種想把林朝引為知己的衝動。

方今天下戰亂,一眾諸侯都在爭名奪利,能有如此仁心對待百姓者,早已不可多得。劉虞本以為除了自己之外,天下間再無有這等遠見者。

不曾想,今日居然還能見到同道中人,如何能不欣喜!

興致高漲,劉虞便多喝了幾杯,最後實在不勝酒力,直接倒在了案牘之上。

鮮于輔等人一面向林朝告罪,一面命人將劉虞扶下去休息。

而林朝也趁勢辭行出來,離開了薊縣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