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這次北上幽州,其實投遞了兩張拜帖,一張是給劉虞的,一張是給公孫瓚的。

劉虞軍力雖弱,但名義上仍是幽州牧,掌控著幽州十一郡,九十餘縣的行政權。且幽州在北地經營多年, 先後兩番鎮守邊地,不僅當地百姓,甚至連周邊異族都對其頗為敬畏。

其威望之高,堪比當年涼州三明在西北羌胡人心中的威望。

昔年張純張舉叛亂時,張純雖被劉備擊殺,但張舉卻沒有伏誅, 依舊在幽州作威作福。直到朝廷再派劉虞出任幽州牧, 張舉的好日子才徹底結束。

劉虞到任後,一沒招募兵馬, 二沒籌措軍備,僅憑著自己在幽州的人望下了一道討賊鈞命,便並兵不血刃幹掉了張舉,同時叛亂的烏桓大人丘力居,也望風歸降。

僅憑這一點,就能看出劉虞在幽州的威望之高。

就現階段所有鎮守一方的漢室宗親來說,劉備實力最強,但劉虞人望最高。

對於這個沒什麼黑點的幽州牧,林朝暫時還沒想出什麼好的處理方式。

招攬,肯定是不行的。

幹掉,也說不過去。

拉去參加長安歌舞團?也沒什麼好的藉口。

林朝想了許久,最終決定還是先放任自流。

若他最終還是如原本歷史上一樣被公孫瓚幹掉,那林朝也只能深表遺憾。

劉虞的確是道德君子,也是這個時代少數愛民如子的官員,但他終究不是徐州的同道。

至於公孫瓚嘛,那就好辦多了。

這一路上, 林朝見過許多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百姓,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公孫瓚率軍劫掠所致。

這個世界上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他公孫伯圭固然是抗擊夷狄的英雄,卻不影響他也是禍害百姓的軍閥。

正如劉備對百姓仁義,對下屬體恤,又知人善用,用人不疑。但奈何他本人真的沒文化,且容易意氣用事。

所以林朝對於公孫瓚的定位很明確,這傢伙就是一把利刃,無論此時抗擊曹袁,還是將來清掃異族,他都是一柄利刃。

至於用完之後如何處置,是封妻廕子,永享榮華,還是去長安與劉岱等人組團出道,就要看他識不識趣了。

林朝正思慮間,馬車已到了薊縣城門前。

北地的風沙甚是喧囂, 正逢仲夏時節,但凡被太陽照射一番, 再經風沙一吹, 任誰都得口乾舌燥。

林朝拿出水囊喝了幾口,抬眼望去時,只見城門下早有一群人在等候著。

為首者,正是一身長八尺左右的俊美漢子,胸前一把美鬚髯,白馬銀甲自是不提,臉上還掛著爽朗的笑容,赫然正是公孫瓚。

公孫瓚親自在城門口迎接,這是林朝怎麼也沒有想到的。

林朝趕緊從馬車上下來,快步迎了上去,走到公孫瓚面前數步時,便極為鄭重的拱手一禮道:“拜見公孫將軍!”

“哈哈哈……”

見林朝到來,公孫瓚仰天大笑。爽朗的笑聲中又帶著一股豪邁氣質,正如這北地風沙一般粗獷。

“子初不必多禮,你如今貴為安喜侯,某如何能受你這一禮。”

公孫瓚笑著將林朝攙扶起來,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