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戰死,但他一生自詡漢臣,所以也能落得個體面。

但袁術可不一樣。

最關鍵的一條就是,袁術自從僭越稱王的那一刻起,便不屬於大漢臣子,而是反賊。

和當年的張純、張舉一樣的反賊!

而劉備又已踐祚稱帝,擁有法理上的正統性,但凡不肯歸順之人,都可以打為叛逆。

徐州素來善待俘虜,但並不包括反賊。

至於這群世家大族,不僅不規勸,反而在袁術稱王之後擔任高官,所以少不了一個從賊的罪名。

這是在開戰之前,便已經定下的基調。

對於這種人,自然沒什麼好客氣的。

於是,徐晃和太史慈在汝南舉起了屠刀,剿滅了最後一波敢於反抗朝廷新政的世家大族。

至此,汝南郡重新納入朝廷版圖。

而袁術的三路援軍,也只剩下了呂布一路而已,尚且龜縮在西平縣,不知意欲何為。

……

宛城。

如今的南陽,再不復之前帝國南都的繁華景象。

三月圍困,城中早已斷糧,百姓們自顧不暇,肌膏草野,甚至易子而食,析骨而炊。

府庫中倒是還有堆積如山的糧草,都是當初袁術從百姓家中搜刮而來,準備運往前線的,只可惜現在卻沒了用處。

擺爛的生活還在繼續,袁術每日沉溺酒色,要不就是拿著傳國玉璽靜靜端詳,絲毫不提城外的戰事。

而當他得知曹操自刎後,整個人愈發絕望,索性破罐子破摔,再也不想理會這令他難受的戰局。

如此情況下,城中官吏很難不生出別樣的心思。

比如王府長史張昭,這位帶投大哥級別的人物,便數次勸諫袁術向城外朝廷大軍投降。

只可惜袁術耳根子雖軟,手段卻不軟。

縱然淪落至此,高貴的出身,和他心中那點可憐的自尊心卻不允許他投降。

袁術明白,自劉備踐祚登基之日開始,他這個僭越稱王之人便沒有了退路。

要麼劉備死,要麼他袁公路亡。

劉備身為漢室正統後裔,必然不會允許一個僭越之人投降。

因此張昭的勸降主張不僅沒有被採納,反倒成了袁術宣洩憤怒的缺口,當場就要被拉下去斬首示眾。

幸得眾人苦勸,張昭這才保全性命,卻仍被仗一百,革去官職。

群臣見張昭落得此等下場,明面上再也不敢再提投降之事,只是暗中卻開始悄悄發動關係,企圖與城外的關羽大軍取得聯絡。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連夫妻都尚且如此,更何況君臣乎?

袁術盛時,這些人便聚攏在四世三公的大旗下,共同攫取利益,吞吃蛋糕。

袁術衰時,這些人只想著儘快抽身而走,免得隨袁術一同翻車。

對於這種情況,袁術或許是知道的,畢竟宛城內的三萬大軍,都是他的嫡系部隊,受得待遇也是最好的,如今仍然對他忠心耿耿。

但即便知道,袁術也不想管了。

大勢已去,得過且過吧,管他呢……

等到哪天敵軍破城而入時,自己便和那庶子家奴與曹孟德一樣,自刎歸天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