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四年,正月下旬。

經過半個月的漫長休沐期之後,徐州的一切又重回正軌。

開始上班的第一天,林朝親自趕往政務堂,主持了年初的第一場會議。

第一件大事,仍是關於一眾有功將士的封賞問題。

去年年底,田豐率眾洗劫了劉備的小金庫,總算把部分賞賜發了下去,讓陣亡將士的家眷過了個好年。

現在,也該處理有功將士的封賞問題了。

還是那句話,財貨賞賜可以延後,但官爵賞賜的兌現卻是迫在眉睫。

官爵賞賜分為兩部分,官職和爵位。

官職倒是好說,有功者予以升遷任用便是。

可即便如此,問題也隨之顯現,因為官職貌似不怎麼夠用……

諸如關羽、趙雲、張遼等大將,原本已經是雜號將軍,去年三州之戰又立下大功,如今該如何升遷?

依照漢代規制,都尉、校尉、中郎將這三者已經是常設武將的盡頭,唯有用兵之時,才會加將軍頭銜。

雜號將軍者,位在九卿之下,已經是很大的官了,再往上便是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等重號將軍了。

可如今天下大亂,戰爭頻發,有功將士又不能不賞,所以林朝早就把雜號將軍變成常設的職位,可依舊出現了官職不夠用的情況。

畢竟你總不能把關羽等人一下提升到重號將軍的位置上,而且也不夠分。

對於這個問題,內府眾人都持有不同意見。

以荀彧為首的一派,主張重食邑而輕官爵,也即是給那些已經封侯的功臣增加食邑,而原本的官職並不變動。

如此,便可以避免這些武將升遷太快,導致以後封無可封的尷尬局面。

以田豐為首的另一派,則是主張重官職而輕食邑。

從民生的角度來說,功臣的食邑越多,州府的負累就越重,由此百姓也跟著遭殃。所以不如給這些驕兵悍將加設一些虛銜,便可在實際賞賜方面少一些。

兩派的說法不盡相同,卻又各有道理,一時間內府眾人為此爭論不休。

林朝被他們吵得實在有些頭大,便開口道:“諸位且稍安勿躁,且聽某一言如何?”

話音落下,眾人便將目光放到了林朝身上,想看看他有什麼騷操作。

“凡有功將士,官職不可不升,食邑也不可不增,不然未免寒功臣之心。”林朝先是開口定下了一個基調,然後繼續說道,“只是如何升,如何增,還要有個說法。某意,加設重號將軍。”

此言一出,場中頓時炸開了鍋,眾人皆用不可思議的目光望著林朝。

要知道,重號將軍可不是隨便亂設的!

漢代將軍分為兩種,雜號和重號,與之對應的便是常設和不常設。

比如某地叛亂,天子派遣武將前去征討,臨行前為表示鼓勵,便會給予兩種賞賜。

其一,是加將軍銜。其二,便是使之持節。

前一種是榮耀,後一種才是權力。

得勝還朝後,便罷將軍銜,同時收回符節。

這便是不常設的雜號將軍。

而常設的重號將軍就厲害了,只有四個位置而已,且都是金印紫綬,禮儀規格可比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