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字寫得如此之醜,還有勇氣請別人觀看,林朝也算是獨一份了。

三人強忍著不適繼續觀看,卻發現林朝所寫內容,正是《詩經》小雅中的棠棣篇。

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棠棣算是詩經中篇幅比較長的詩歌,通篇都在描繪兄弟之情,更是借用了許多修辭手法,可謂甚是絕妙。

但事實哪有如此簡單。

《詩經》作為上古經書,堪稱是微言大義集大成者,莫說這種歌頌兄弟之情的篇章有深意,就算是那些描寫男歡女愛的篇章,也不是那麼淺顯易懂的。

事實上,一部看似十分文藝的《詩經》,不僅是優美的詩歌,還是上古春秋時期的外交黑話!

三人都是飽學之士,自然識得這首詩,卻不明白林朝的意思,不禁面露疑惑。

楊修跟林朝的關係近些,便率先拱手問道:“長史,此乃《詩經》棠棣篇,下官愚鈍,不明白長史之深意。”

林朝笑著揮了揮手,開口道:“三位,可知玄德公即將建國稱王?”

聞言,三人當即滿臉震撼之色。

雖說孔融表請劉備稱王之事天下皆知,但從林朝口中親自說出來,卻是意義非凡。

沒等三人反應過來,林朝又繼續說道:“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我徐州雖兵強馬壯,卻不能逆天而行。稱王這種事,總得顧慮人心之向背。如今民心在我徐州,士族之心亦在我徐州,剩下的,便是諸侯之心。”

楊修最為才思敏捷,當即開口道:“長史之意,是要我三人帶著此詩出使諸侯,為主公稱王之事搖旗吶喊?”

“不錯。”

林朝肯定了楊修的說法,隨即又笑著問道:“德祖可知,某想讓你們出使哪路諸侯?”

方今天下,如果連割據一方的郡守都算上的話,大大小小的諸侯足有數十家,自然不能每家都出使。

楊修不愧為弘農楊氏最靚的仔,思索片刻後,又看了看桌上的棠棣,頓時豁然開朗,對林朝拱手笑道:“下官以為,長史準備讓我等出使益州劉君朗,荊州劉景升,以及幽州劉伯安。”

這下林朝真的有些驚訝了,不禁高看了楊修一眼。

原本他以為楊修只是有些小聰明,可現在看來,原本歷史上楊修之聰慧能得到曹操的忌憚,因而擔心給曹丕留下後患,確實死得不冤。

見孫乾和陳琳還是一臉懵逼,林朝便笑道:“德祖此言何解?”

楊修明白林朝的意思,當即笑著解釋道:“如今天下諸侯,能有資格與我徐州分庭抗禮者,不足單手之數。而今主公建國稱王,想要在諸侯中獲取支援,便只能遊說三劉。豫州袁公路雖與我徐州結成同盟,但其人狼子野心,與主公早晚必有一戰。再加上長史所寫乃是棠棣篇,因而下官斗膽猜測是三劉。”

聽完了楊修的解說,孫乾和陳琳不由大受震撼,卻又連連點頭。

不錯,棠棣所言,正是兄弟之情。而能與主公稱兄弟者,便只有三劉。

林朝聞言,對楊修更為欣賞,又笑道:“德祖既知吾意,可能解此詩中玄機?”

如今的楊修,正是年少得意之時,見林朝有考校之意,便欣然答道:“這有何難!長史所賦之棠棣,以下官之見,其中玄機乃在三句。

一者,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二者,兄弟鬩於牆,外御其務。

三者,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長史,不知下官說得可對。”

“哈哈哈……德祖天資聰慧,日後必為徐州棟樑!”

林朝大笑道。

得到誇獎的楊修,也是一臉自得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