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鍾氏說起來也是世家大族,雖然比不得荀氏、陳氏、郭氏、韓氏這種一流世家,但也算家境殷實,頗有名氣。

作為世家子弟,鍾繇自然是有才華的。少年時期其父便命他周遊潁川及周邊郡縣,為的就是廣交好友,打造人脈。

鍾繇也不負眾望,成功在潁川士族中打出了名氣,甚至差點就上了當時的清議榜單。

雖然最終沒能c位出道,但鍾繇好歹舉了孝廉,然後就迫不及待跑到京城當郎官去了。

有道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鍾繇有了名聲,自然想把它變現成為官職。

這個過程也很順利,鍾繇出任郎官後,沒幾年便被擢拔為大縣縣令,從此開始他的官宦生涯。

漢代做官的流程歷來如此,先當郎官這種後備官員,隨後外放出任地方,有了政績之後,官也就越做越大。

等快達到二千石這個級別的時候,一般朝廷會徵召入朝為京官。

不過京官的水很深,一般人把握不住。

但凡做在任數年,總有人被革職下獄,也有人就此終老,只有極少數人才能步步高昇。等再熬到在外放為官時,那可就成了真正的封疆大吏,要麼一地郡守,要麼是一州刺史。

鍾繇少年時便是大縣縣令,這可是個秩千石的官職,足可見朝廷對他的重視。如不出意外,他便是那種能步步高昇的人才。

那時的鐘繇,不需別人多言,自己已經規劃好了未來。

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當縣令沒兩年,一場大病就把他擊倒了。

身負重病,自然沒辦法繼續當官,朝廷便免了他的官職。

可鍾繇並沒有因此氣餒,病癒之後便待在雒陽,以圖東山再起。蹉跎數年之後,他昔日的名氣終於被人記起,從而受到三府徵召擔任廷尉正,也算九卿的副手。

終是黃天不負有心人,鍾繇再次起復之後,卻成功跳過了外任的階段,轉而在京為官,開始了他繼續往上奮鬥的程序。

正當鍾繇向著肉眼可見的美好未來前進時,卻突然梅開二度,又發生了一系列兔起鶻落的變故。

先是黃巾起義,後有何進掌權,而後董卓亂政,一系列的變故,使得朝廷時刻處於動亂飄搖之中。特別是董卓掌權的那段時間,就算三公也是說殺就殺,簡直如屠豬狗一般!

彼時的鐘繇只是個小角色,卻因此僥倖躲過了董卓的屠刀,也算得上是因禍得福。之後天子西遷長安,李儒受林朝委託把持朝政。

雖然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但天下早已不是那個天下,鍾繇的仕途永遠沒了希望。

以如今的局勢,莫說自己還只是小小的黃門侍郎,便是被拜為三公,又有什麼意義?

而此時的鐘繇,也已年過四旬。

自知仕途無望,鍾繇選擇躺平,便整日躲在家裡練習書法,直到張濟登門拜訪,要將他全家打包送給林朝的時候,鍾繇還是一臉茫然。

得知是天子詔令將自己外放徐州後,鍾繇忽然又開心起來。

如今群雄並起,最有實力的便是這位領徐州牧的劉太尉,而且今年又剛剛擊敗了四世三公的袁紹,可謂風頭一時無兩。

可以說當今天下能匡扶漢室者,便只有此人。

能改朝換代者,也是此人。

自己入徐州為官,也算是福非禍。

郯縣城外的寒風依舊,但鍾繇的心卻一片火熱,目光中更是帶著渴望。

傳聞劉玄德乃寬仁明主,麾下長史林子初有古君子之風,乃百代未有之才,更有荀彧、荀攸等王佐之才。

文若乃清雅君子,如今甘心效命徐州,想必此間必是眾正盈朝,朝堂氣氛也當是其樂融融。

不想自己年過四旬,居然又能老樹發新芽,再次尋得仕途上的機會。

正當鍾繇展望未來時,遠遠的就見到一個二十五六歲,身著玄色長袍的青年男子走出了城門,身後還跟著十多名護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