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華歆與管寧的愛情(第2/3頁)
章節報錯
就拿謀反叛亂大罪來說,倘若牽連的人實在太多,儒家當政者便會考慮影響,顧慮後患,便可能會只誅首惡,其餘人酌情赦免。
處理完之後,儒家還會反躬自省,來一波經典的拋開事實不談,這麼多人反你,難道你就沒有一點過錯嗎?
這種處理方式,便是法不責眾最好的寫照。
若換做法家的處理方式,那可就一點緩和的餘地也沒有,統統殺光!
經過蔡邕這一解釋,林朝頓時恍然大悟。
雖說蔡邕這些話中肯定有為儒家粉飾的地方,但道理的確是這樣。
都說漢承秦制,其實這是個誤區。
因為漢繼承的只是秦的郡縣體制和官制,而非秦朝的一切東西都拿來套用。不然漢初也不會用黃老之學來與民生息了。
至於百代皆行秦法,更是一個偽命題。
似秦法那種嚴苛的政令若真能傳百代,後來劉邦入咸陽約法三章時,就不會出現赳赳老秦,喜迎沛公的局面了。
看,連秦人自己都受不了秦法,又如何傳百代?
真正流傳千古的,是始皇帝確立了華夏大一統的制度。
自始皇帝之後數千年,但凡有志者,上至帝王將相,下到黔首百姓,都在維護華夏大地的統一性,不容神州被虜寇踐踏!
眼看林朝被蔡邕說得沉默不言,鄭玄開口總結道:“子初,為師不知你為何一定要引法家入學宮,但為師想告訴你,但凡嚴刑峻法治國者,最後皆身死國滅。子初你素來善待百姓,此番道理想必也不用為師贅言……”
“多謝老師教誨,弟子明白。”林朝拱手道,“但弟子仍想引法學入學宮,《商君書》自是歪理邪說,但弟子以為《管子》、《韓非子》可堪一讀。”
《管子》自然是沒問題的,畢竟管仲是儒家還是法家,這個問題一直未有定論。
至於《韓非子》,裡面的內容倒是不像《商君書》那麼邪惡,更多的是對古今之思辨,雖然仍有五蠹這種蔑視禮儀道德的東西,但總能自圓其說,更具有一定的哲學性。
鄭玄與蔡邕思慮良久,最終還是答應了林朝的這個請求,將《管子》、《韓非子》列為選修教材。
從這一點,也能側面看出儒法之優劣。
法家得勢時,便禁錮思想,鉗制行為,排斥其他學派的學說。乃至有了後來的焚書坑儒,甚至要求讀書人拜官吏為師。
再看儒家得勢後,雖然將法家思想打為邪術,但既沒有焚書,也沒有坑殺法學之士,對其他思想學派更是相當之開明。
眼看匯聚百家的目的已經達到,林朝便說出了最後一個要求:“老師,弟子以為,還應招募些許女子入學。”
聞言,鄭玄和蔡邕的眉頭頓時又皺了起來。
他們倒是不反對女子讀書,不然蔡邕也不會親自教授蔡文姬讀書識字。
鄭玄開口道:“子初,女子讀書並無不妥,只是不可入學宮。”
“為何?”林朝不解道。
“子初豈不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蔡邕笑道,“學宮中學子正值年少,血氣方剛,倘若此時再召一群女子入學,學子必然無心讀書,甚至會鬧出醜聞,屆時學宮顏面何存?”
男未婚,女未嫁,雙方共處屋簷下,耽誤學習不說,弄不好哪天就搞出人命了。
畢竟以漢代女子之開放,這種事情也不稀奇。
“額……”
林朝確實沒想過這種可能性,一時之間被蔡邕說得啞口無言。
“如此也簡單,那便分開居住,分開讀書。女子這邊,全部任用女子為教習。”林朝開口道,“賤內不才,尚能使得一些粗淺文字,蔡公二女皆秀外慧中,便是入學宮做個教習也綽綽有餘。此外再招募一些飽讀詩書的女子執教,倒也不失為一段佳話。”
雖然林朝給出了辦法,但鄭玄還有顧慮,剛想出言反駁時,卻不料林朝忽然衝他笑道:“老師,昔年班大家一介女流之輩,尚能續亡兄之遺志為國修史,如今咱們不妨效仿先賢。說起來,老師您也算得上師承班氏,弟子作為班大家的徒子徒孫,倒是與有榮焉!”
昔年班昭接替亡兄班固繼續邊寫《漢書》,可寫完之後,能看懂的人不多。馬融為了學習《漢書》,便拜班昭為師。
而鄭玄遊學時,曾拜馬融為師,所以鄭玄也算得上是班昭的徒孫。
眼看林朝把班昭抬出來壓自己,鄭玄不禁老臉一紅,瞪了林朝一眼,卻終究不好再出言反對了。
至於蔡邕,林朝任命他的兩個女兒為學宮教習,他自然也沒有反對的理由。
鄭玄嘆道:“也罷,女子入學便入學吧,只是得注意,不能因此鬧出亂子。”
林朝笑道:“老師放心,蔡公為學宮祭酒,此事自有蔡公處置。倘若出了問題,也必是蔡公之過,老師儘可懲處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