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各方的算計(第1/3頁)
章節報錯
新紙的問題,其實本質上只是一個小問題,與內府諸多政務相比,基本是沒什麼人注意的。
所以當王允站出來說起此事時,一時間內府眾人難免不解其意。
當然,戶部尚書田豐倒是立刻滿臉警惕的望著王允,剛要開口時,卻被一旁的荀諶搶先冷笑道:“不過坊間一種新紙而已,王尚書以為不妥?”
經過前面買官一事,荀諶現在對這些世家是一點好感也無。
王允絲毫不在意荀諶語氣中的針對之意,反而捻著鬍鬚笑道:“諸位可曾親眼見過這新紙?”
此言一出,場中眾人只有極少數搖了搖頭,大部分人都點了點頭。
畢竟新紙發賣已有數日,內府官員也是讀書人,自然會去採買一些。
見眾人點頭,王允繼續笑道:“此新紙比之蔡侯紙,堅韌數倍,又極易書寫,實乃不可多得之良品。”
歷史上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後,第一時間便獻給了漢和帝。只可惜當時紙的材質並不算好,漢和帝嘗試了一番,發現儲存不如竹簡,書寫不如縑帛,所以並沒有投入使用,更沒有大規模下令製造。
是以,蔡倫發明的造紙術便被束之高閣,僅在小範圍內流傳。
知道的人多,用過的人少。
所以王允一說比蔡侯紙好很多,內府那些小部分沒用過的人頓時也來了興趣。
荀諶笑道:“既然是不可多得之良品,那有了此物,今後記錄撰寫聖賢之道,便不再是問題,這豈非大大的好事。”
“荀尚書此言差矣,此物雖好,但問題也就出在這裡。”王允笑道,“聖賢之道,乃教化大道,自是任重道遠。然此等承載聖賢之言的紙張,卻不可掌控於商賈小人之手。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自古商賈見利而忘義,如何配染指教化之道?”
雖然荀彧想過王允可能會出手的方式,但聽完這番話後,還是有些驚愕。
沒錯,他是被王允的無恥給震驚了。
張口仁義道德,閉口道德仁義,甚至拿死去的古之聖賢做靶子。
但說白了,不過是想竊取豪奪別人的成果,卻能如此冠冕堂皇的宣之於口。
望見王允那道貌岸然的嘴臉,荀諶內心忽然生出一股莫名躁動,若非在政事堂中,恐怕他早就衝上去給王允兩個大逼兜了。
這廝無恥之尤,簡直比……簡直比林子初還要可惡!
一旁的田豐再也忍不住了,直接起身硬懟道:“王尚書,新紙乃甄氏所創,自該由甄氏開市發賣,此乃天經地義。再者,新紙不過百錢一張,又非天價,足可使天下士子人人受用,州府有何理由收歸官營?”
林朝和甄儼早有協議,新紙由甄氏負責製造發賣,但利潤卻是甄氏與州府二八分成。
這等於平白無故為府庫增加了一大筆進項,而且是源源不絕的財富。甚至都不用州府操心,到時間就能分錢,田豐自然把這筆生意視作自己的命根子一般,又如何肯允許王允亂來。
王允等世家的想法,他大概也能明白,所以當他站出來的時候,便做好了擼起袖子跟王允大吵一架的準備。
可誰知這番話才剛說完,王允卻搖頭嘆息道:“田尚書不必如此激動,老夫不過是仗義執言,既然田尚書以為不妥,那此事便就此作罷。但老夫還是方才那句話……此物被商賈掌控於股掌之中,怕是不妥,便是生出些亂子也未可知。”
此言一出,田豐面色一滯,頗有種奮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的鬱悶,緊接著便用狐疑的目光看了王允一眼。
這就完了?
醞釀了這麼久的攻勢,我只反駁了一句而已,你就偃旗息鼓了?
雖然田豐感覺不對勁,但直到下值之時,王允都沒有再提起此事,就好像他方才真是隨口一說一樣。
田豐沒了死纏爛打的藉口,也只得就此作罷。
等人都散去後,荀諶卻不急著離開,而是對荀彧說道:“兄長,王子師今日之言,似乎有些……某以為他不會就此善罷甘休。”
“這是自然。”荀彧點了點頭道,“事出反常必有妖,王尚書如此行事,只怕是別有圖謀。”
荀諶冷笑道:“他圖的無非是這新紙而已,兄長,咱們要不要將此事稟報子初,並早做準備?”
“不用。”荀彧搖頭笑道,“早在第一次視察城外作坊時,某與元皓便留有後手,只等那些人露出馬腳,若是打草驚蛇,反而不美。
至於子初那邊……”
說到這裡,荀彧扭過頭來,看向弟弟的目光似乎略有深意:“你以為子初對此事渾然不知?”
“這……”
荀諶忽然反應過來。
以林子初之能,恐怕自這些人進入郯縣的那一刻起,一切就全在他林子初的掌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