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廠(第1/2頁)
章節報錯
“內書堂如今都教哪些書?”
皇上今日問的仔細,眾太監不敢馬虎,提督太監想了想,回覆道,“《百家姓》,《千字文》,《孝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千家詩》,《神童詩》……”
朱翊鈞點點頭,這些書他都讀過。
“聽到你說這些書,朕想到了當年朕讀書的時候,如今朕讀書卻是少了些。”
“皇爺博覽群書,又操勞國事,還不忘經常使人去宮外購買書籍,此事奴婢等人皆知,裡外都稱讚皇爺。”
朱翊鈞嘴角笑了笑。
“博覽群書談不上,不過朕看到一本講阿拉伯故事的書,極其有趣,其中有阿拉伯數字,加減乘除之類的演算法卻是簡單。”
說完,朱翊鈞讓人準備筆墨,幾人見皇上有興致,更不會掃興,他們都是常年和學堂打交道的,倒是不懼。
朱翊鈞寫了一二三四五阿拉伯數字,告訴眾人如何對應,然後先講加減。
這些到不算什麼,不過乘除之法說完,幾人醒悟,的確是朗朗上口,也容易記錄背誦。
等幾人明白了原委,又開始講幾何,代數,這就越講越深了,幾人開始吃力起來,跟不上朱翊鈞的思路。
朱翊鈞點點頭,寫了好些公式,發給眾人。
“你們回頭研究一下,什麼不懂的來問朕,等你們搞懂了,在教給別人,搞一門數學課。”
有這般能和聖人攀關係的差事,眾太監大喜,也不問皇爺從哪本書看到的。
朱翊鈞把這些知識教下去,也沒指望能有多大的收穫,後世的科技那是幾百年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他倒是知道一些土法,不過目前還不急,目前重要的是把大明扶上正軌。
就大明的體量,只要各項制度落到實處,基本上不懼任何挑戰。
和西方的文化交流朱翊鈞以後肯定會很重視的,西方和東方的文化各有優勢。
細講起來,什麼方面都能講。
例如西方的宗教,雖然拖了很多後腿,但是也有不少的好處,這就是事情的兩面性。
例如西方各國哪怕戰亂,但是科技文化因為有宗教的存在,沒有斷層過。
而華夏卻不同,好幾次文化的斷層,雖然重新興起,卻和以前的文化做不到對接。
很多優秀的知識都斷絕了。
從這方面講,也可以理解西方的知識為何是循序漸進,而東方古代知識,很多卻都銜接不上。
例如五胡亂華,五代十國等等,文化基本斷絕,只有極少部分倖存下來的大族才有保留一些。
而朝代興盛時,又重新發展起來的文化知識,終歸和以前有些區別,又或者毫不相干。
不過這些朱翊鈞無所謂,他還有幾十年的時間,文化方面的事雖然重要,卻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歷史上,還有些年西方的宗教就會來人了,到時候在來琢磨這件事情。
不過給他們一個大驚喜倒是不錯的,朱翊鈞想到此處,洋鬼子來到大明,發現到處都是數學幾何的知識,不知道會是什麼表情。
內書堂的學堂是不夠用的,這種小事到不了朱翊鈞這裡,最後提督太監從其他處挪騰了些地方。
兩千個孩子,翻了十倍,人員卻不可能擴十倍,緊急從結業的學生挑選,或者召回已經去觀政的學生。
朱翊鈞又親自招來詞林師傅們,勸勉眾人一番,費了好一番功夫,內書堂才堪堪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