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就是理解地方苦處,各種給予方便,然後漏洞越來越大,事情辦的好的官員,反而看著那些把事情辦的差的官員上下其手。

長此以往,誰還願意當傻瓜?

寬和了兩百年,聖人早就說了,施政需嚴寬交替。

後面都是戶部去年審查全國兩千四百三十七處各類財政的賬冊,相關事務的奏疏。

朱翊鈞嘆了口氣。

“把這些去掉。”

太監張宏連忙上前,指揮太監們把這處的奏疏搬走進庫,然後把後續的奏疏擺上來。

“因十三司事務不等,現奏請調整今年,北直隸,南直隸的府州縣衛等,分別有福建,四川二清吏司兼領。

鹽課,關稅則由山東,貴州二司兼領。漕運以及漕倉歸雲南。御馬,象房及二十四馬戶芻料歸廣西司兼領。”

這種政務涉及專業,朱翊鈞不懂戶部安排是否妥當,只能勾了同意。

然後,又是戶部關於十三清吏司的人事變動。

批閱完,然後是戶部關於各地收入支配的奏請。

朱翊鈞先看了收支最高的地方之一,有浙江的吳縣。

總收十七萬七千五百八十四石。

解京師漕糧和白銀,包括金花銀六萬四千兩百三十八石。

解駐京藩王一千四百零四石。

解京師各衙門兩千五百九十四石。

解南京各衙門五百二十三石。

解撫部院等衙門一千二百八十石。

解南直隸軍衛四萬七千六百二十四石。

解府倉四千五百四十四石。

解蘇州府儒學倉米七百三十五石。

解本縣儒學倉米三百六十七石。

解本縣官吏俸糧並恤孤一千三百三十四石。

……

各項支出都是常例,朱翊鈞無法輕易更改,批了同意。

一個上午,只戶部的奏疏,朱翊鈞都沒有處理完。

我才十一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