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知行合一 止於至善
章節報錯
出來二個多月,郭一凡也有點想家,特別是小郭一凡,這是自己的第一個兒子,那種血脈相連的感覺,不想才不正常,好在他用手機錄了不少影片,當初只是為了紀念郭仁山的成長,沒想到還能給自己解解思念之情。
除了在福建跟家裡聯絡過一次,今天才第二次,特別是朱徽嬋讓郭仁山對著無線電叫聲爹爹時,郭一凡眼角都模糊了,淚水一直在眼眶裡打轉,也不急著流出,只是一聲稚嫩的爹爹喊出時才流了下來。
每次郭一凡聯絡家裡,都是郭府的最重要的事,也是他們最高興的一天,雖然郭一凡在家時,因為忙,也只是偶爾露一下面,但他們很心安,自從郭一凡遠航,所有人都像丟了魂似的,茶不思飯不香,公主還要加上夜不寐。
郭一凡也很想家,早就想回去了,可一想到小冰河期的影響,這要與天鬥,不努力是不行的,中國的磨難也就因為這個,沒有這種氣候,也許資本主義已經生根發芽,可現實卻是被嚴寒給凍住了,從世界文明中心落後到捱打的局面。
不僅被鼠目寸光的滿清統治了兩百多年,還被那麼多國聯軍燒殺搶掠,甚至小日本這種彈丸小國也敢欺負上門,要不是我華夏曆史悠久,秦王漢武基礎打得結實,中華民族不畏生死,團結一心,人們可能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即便中國已然崛起,但因為這該死的小冰河期讓我們白白損失了近四百多年,這是多少代人的磨難,這需要多少代人的奮發圖強,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為子孫後代打江山,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
無數英雄拿起了筆桿,拿起了刀槍,拿起了拳頭,下定了決心,揹負著這個時代不同階段的使命,一代又一代人的夜以繼日,奉獻著自己的一生,而此時的郭一凡是站在了這些人的肩膀上,有何理由不努力,有何理由不去改變這一切。
休整完畢,船隊繼續,這一次是去真臘,也不遠,一天就能到,真臘其實是明初時對這裡的稱呼,現在的真臘已經分裂成寮國和柬埔寨了,而此時的柬埔寨屬於金邊王朝哲塔二世的統治。
東南亞各國因為靠近天竺,所以佛教盛行,柬埔寨跟泰國很像,都是深受高棉帝國的影響,曾經的吳哥王朝也的確鼎盛一時。
郭一凡來此是為了糧食,柬埔寨是農業國家,林業、漁業、果木資源豐富,就連他們的國花都是稻花,不在這裡收購點糧食,光越南根本不夠,要知道大明人口再少,也不是這些小國能相比的。
船隊靠岸後,還是由宣慰使和毛文龍帶隊出使金邊,這是柬埔寨的都城,這一次宣慰使沒搞定,哲塔二世很不給臉,主要他們是高棉帝國的後裔,戰力不錯,二十年前把西班牙人給弄死了,二十年後還會把荷蘭人弄死,後面才被法國人給殖民了。
當然主要原因是傳令兵偷懶了,沒有把大明的水師實力上報,這一點,越南的傳令兵就做的不錯,而且越南的阮主也比較識時務,怪不得能把占城滅了,還統一了北方,讓越南的面積雖窄但長,而且前世還是社會主義國家,國家領導人也一直姓阮。
敬酒不吃吃罰酒,毛文龍手裡的槍可不是擺設,當然衝突也不大,只是讓他們知道,大明的一個使團就可以滅了他們整個國家,不服氣,來啊,你過來啊,打到你服為止。
哲塔二世變臉也快,因為他發現自己計程車兵手裡只是刀槍,可人家手裡的火器比之前的西班牙人可厲害多了,再說,大明歷史上也多次訪問過他們,鄭和的名望祖祖相傳,沒想到百年後,大明更加厲害了。
這次毛文龍立功了,因為沒花錢就拿到了港口,而不是像越南那樣是租來的,當然,柬埔寨不給臉必定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就是為了面子丟了銀子。
郭一凡在得到他們的彙報後,給毛文龍記了一功,並不是說他有多麼厲害,讓哲塔二世屈服,而是他能冷靜處理,沒有頭腦發熱,不然衝突增大,真的打起來,會浪費郭一凡的時間,一個人再厲害也不可能征服全球。
像蒙元的成吉思汗,雖然征服了大部分的歐亞大陸,但統治的地方其實也不多的,元朝在我們歷史中也就一百年不到,就被明太祖朱元璋趕回了草原,當然西方的殖民方式還是不錯的,不用統治而用控制,這樣會省力很多。
當然,華夏曆來是禮儀之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一直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不饒人,從古至今都是如此,這句話還記在了毛太祖的語錄當中。
當晚的總結會上郭一凡當眾表揚了毛文龍,又重複了一次此行的目的,還讓他們總結一下這兩個多月來的感受,新明學苑學的東西有沒有用出來過,是不是做到了知行合一。
討論很激烈,眾說紛紜,郭一凡想得到這個結果,別說是他們,哪怕四百年後的高人們,都不一定能理解王陽明的至理名言:知行合一,止於至善。
郭一凡在前世也刷過這方面的影片,有個講道德經的人,還歪曲了本意,認為知和行是一體的,如果是一體的,還幹嘛合一,又如何合一?
知行合一,知是知,行是行,不過把知道的做到後又會發現認知的更深了,再做時會更加得心應手,以次重複,知的更深,行的更易,這就是重複的力量,人一輩子總重複做一件事,就能做到極致,賣油翁不也說熟能生巧嗎?
如果你討厭做一件事,就把它做到極致,這樣以後就不用再做了,比如做業務,你懂得越多,就會做得越好,做得越好又會懂得更多,直到你做的盡善盡美,我想你老闆也不捨得再浪費人才,肯定升你為副總,去教業務員怎麼做業務了。
這才應該是知行合一,止於至善的真正解釋,其實這就是重複的力量,人學任何東西做任何事情,總是要先完成後完美,都是在不斷錯誤中總結,在總結中更新,重複十遍百遍千遍萬遍,再難的事也會小菜一碟。
因為重複的過程就是訓練,唯有重複才能熟能生巧,才能盡善盡美,才能止於至善,也唯有重複才能讓堅持到底呈現結果,重要的話說三遍,為什麼說三遍?因為這就是重複的力量!
新明學苑給了將軍培訓班的成員們不少的訓練,這只是理論學習的一環,這次遠航讓他們實踐,也是學習的一部分,不只是知行不是一體的,就連學習也不是一體,學和習是兩件事,學就是知,習就是行,知行合一就是要不斷地重複,學習上不也有這麼一句話叫溫故而知新嗎?
總結會結束後,大部分人都漲了見識,因為郭一凡上面的話,讓他們對百年前王陽明的至理名言感悟的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