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戰必危,然而好戰必亡,朝廷目前的狀況根本支撐不起滅國之戰。

洛庭沒有多想,恭敬卻又堅定地說道:“陛下,臣之淺見,眼下當以和談為主。”

“為何?”開平帝不置可否地問道。

洛庭回道:“此戰是南周背信棄義主動挑起,大梁佔據大義名分,進退握於手中,此其一也。國朝這兩年支出甚巨,百姓需要休養生息,此其二也。南軍浴血奮戰,尤其是南岸的江陵守軍,捨生忘死守住城池,朝廷必須及時給予賞賜,才能保證軍中士氣,如此國庫更加艱難,此其三也。南岸新增一片領土,眼下最重要的是消化和穩固,此其四也。”

群臣漸漸冷靜下來,就連那些恨不能立刻領兵南下的武勳,都不約而同地陷入深思。

洛庭身姿挺拔如松柏,繼續說道:“南周其實更怕我朝大軍南下,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求和這一條路,所以臣認為,我朝應該利用和談謀求更多的利益。待二三年後,收復故土不在話下。”

陸之濤立刻出班說道:“臣附議。”

緊接著便是一眾文臣和少數幾位武勳站出來附和。

開平帝淡淡一笑,轉頭望著武勳班首那兩位重臣。

廣平侯穀梁躬身道:“啟稟陛下,臣贊同洛執政的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位老者身上。

王平章不慌不忙地說道:“老臣別無異議,只是接下來主持和談的人選,懇請陛下慎重抉之。”

穀梁依舊維持著先前的姿勢,卻用眼角餘光看了一眼旁邊的王平章,目光忽露冷厲之意。

開平帝從容地說道:“既然諸位愛卿看法一致,朕亦覺得如此頗為妥當。至於主持和談之人,朕心中倒是有一個合適的人選。”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答案,很多人不禁暗中感嘆裴越的運氣。這一仗打下來之後,且不說他的官職爵位有沒有希望再動一動,至少聖眷會愈發深重。

眼下除了裴越之外,誰還有資格取代他主持接下來的和談?

那位年輕國侯的權柄之盛,不知惹來多少人的豔羨。

在毫無懸念的氣氛之中,開平帝中氣十足的聲音在殿內迴盪。

“傳旨東府參政韓公端,命其前往定州蒲圻城,準備接手後續的和談事宜,務必要讓南朝為他們背信棄義的舉動付出慘痛的代價!”

開平帝很少在朝堂上使用這般嚴厲的言辭,可見他對南周這次的行為極其憤怒。

殿內一片死寂。

很多人甚至以為自己的耳朵出現了問題。

為何不是裴越?

穀梁斂去眼中的冷意,在退朝時與洛庭對視一眼,彼此眼中都是濃濃的不解。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