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應對自如】(第1/2頁)
章節報錯
朝堂之上,彈劾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兒,裴越也經歷過許多次,更遑論其他身經百戰的重臣。
一般來說他們都不會太在意那些言官御史,真正的風波肯定不會在朝會上才爆發出來,尤其是涉及到重臣的決議,早早就在皇帝的御書房中有了定論。
然而在這位文官開口之後,不僅諸多重臣面色微變,就連彈劾同僚是家常便飯的御史們都流露出震驚的神色。
其人名叫韓公端,四十二歲,永州廬陵人氏,現今官居翰林學士。
大梁承襲前魏正統,文脈昌盛世家眾多,其中尤以永州廬陵韓氏和堯州江北傅氏最為著名。這兩家千百年來詩書簪纓,代代相傳,出過的學問大家和朝廷重臣不計其數。韓公端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從小便有神童之名,在中宗建平十四年摘得殿試狀元,那一年他才十九歲,是大梁近百年來最年輕的狀元。
這二十三年來韓公端一直待在翰林院,從最早的翰林修撰做起,三年一升最終成為翰林學士,下一步極有可能進入東府。
此人不僅學問好,名聲更是極其清正,十多年來首次在朝會上彈劾他人,分量可想而知。
開平帝不得不重視起來,明知故問道:“裴越毆打了哪個朝廷命官?”
韓公端長身而立,不疾不徐地答道:“稟陛下,中山侯打的是翰林院編修裴雲。”
開平帝沒好氣地瞪了一眼另一邊武勳班列中的裴越,若是其他御史彈劾,他隨便找個藉口就打發了,但是韓公端出手肯定不能這樣對待。翰林素有儲相之稱,韓公端更是他心目中下一任右執政的最佳人選。
待莫蒿禮乞骸骨之後,洛庭自然是當仁不讓的左執政,替他打理大梁疆土。只不過洛季玉行事風格偏向剛猛,必須要有一個老成持重又不畏懼他的幫手,韓公端完全符合他的要求。
開平帝原本準備在年中時將韓公端轉為東府參政兼領吏部尚書,下一步便可接任右執政,由此可見他對這個清正文臣的重視。
莫蒿禮和黃仁泰這些人雖然老而彌堅,但是顯然無法滿足開平帝一統天下的要求,洛庭和韓公端才是中流砥柱。
眼下這根頂樑柱杵在殿中,讓開平帝心中略微為難,不得不皺眉說道:“裴越魯莽衝動,罰俸一年,責令自省行事。”
裴越出班拱手道:“臣領旨。”
抽裴雲耳光這件事發生在六天前,都中的輿論並不猛烈。雖然這些天他主要忙於南周細作這件事,不過戚閔也跟他彙報過一些訊息,好多文臣確實在各種場合抨擊他,只是因為裴越的好名聲,民間並未掀起太大的風浪。
他沒想到翰林院的老大居然願意替裴雲出頭,可見那傢伙籠絡人心的手段頗為熟練。
至於罰俸一年云云,如今的裴越當然不會放在心上。
然而韓公端沒有退回去,平靜又堅定地說道:“陛下,臣知道中山侯功勳卓著,此事並非是臣眼紅嫉妒他的功績和爵位。當初朝議裴越擅殺寧忠一事,臣雖然沒有開口,心裡卻贊同他的做法,因為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法,若是有人危害國朝安穩,殺之便無罪。”
他轉身看著裴越,目光中正地問道:“中山侯,不知裴雲犯下何罪,你竟公然毆打於他?”
這個時候就連洛庭都不方便幫裴越說話,因為這傢伙揍的是翰林院編修,滿朝四品以上文官誰不是在翰林院開始自己的宦海生涯?不管裴越有怎樣的理由,動手打人屬實有辱斯文,洛庭不可能公開替他站臺,那等於是背叛整個文官集團。哪怕他如今是文官二把手,也不能做出這種愚蠢的舉動。
更何況開平帝不願看到自己和裴越走得太近。
至於裴越身邊的武勳們,相熟的那些人譬如善國府孫家等人,早在很多年前就淡出朝堂,如今只剩下一個閒散爵位,穀梁又不在此,其他人顯然不會為他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