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0【春暖花開】(大結局)(第1/3頁)
章節報錯
劉賢大抵能體會裴越此刻的心情。
他沒有刻意出言寬慰,而是自言自語道:“當初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儲君。老二看起來很聰明,又是皇后所出的長子,太子這個位置理當由他來坐。不瞞你說,那時候我雖然有些貪財,內心並無多麼宏偉的抱負,頂多便是不想忤逆母后的心思,盡力去爭奪那個儲君之位。”
他一邊說一邊將匣子放回原處,兩人走到窗邊坐下。
裴越注意到劉賢換了自稱,但是並未像那些清流文臣一般大驚失色繼而直言勸諫,只是靜靜地聽著。
“老四自盡的時候,我明明很想出言勸阻,卻什麼話都說不出口,彷彿那時才意識到那把龍椅的爭奪何其兇險。也就是從那一天開始,我覺得自己不能再那麼混賬,於是開始用心去學去看去做。冊封大典之日,我在太廟內親眼看著德妃死去,看著父皇身陷險境,忽然明白想要做一個好皇帝有多麼困難。”
劉賢面上浮現苦澀的笑意。
他舒出一口濁氣,繼續說道:“我在這座皇宮內讀了很多書,有些是允許百官查閱的史書,有些則是隻有宮裡收藏的孤本。但給我印象最深的反而不是故紙堆裡的故事,而是兩對君臣之間的恩怨糾葛,你可知是哪兩對?”
裴越迎著他複雜的目光,沉吟道:“高祖皇帝和林忠武公,先帝與沈大人。”
“是的。”
劉賢沒有故弄玄虛,坦然地說道:“如果不看最後的結局,他們都稱得上君臣相得的典範。沒有林忠武公的運籌帷幄,高祖皇帝或許很難奠定大梁的根基。沒有沈大人十七年如一日的清正勤勉,父皇也不會留給我這樣一座底蘊深厚的江山。但他們最終還是走上了決裂的結局,這個問題的答案讓我苦思許久。”
他凝望著裴越的雙眼,緩慢但又堅定地說道:“高祖皇帝與父皇的才能勝過我千倍萬倍,我知道自己只是中人之姿,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或許此生都無法達到他們的境界。但我又藏著極大的野心,我不僅希望大梁可以平定天下,還希望百姓衣食無憂、幼有所養、老有所依、居有定所、病可醫治。”
裴越微微垂首,輕嘆道:“陛下,想要做到這一點很難,光是讓大梁子民吃飽飯就可能要耗費一生的精力。”
劉賢目光炯炯:“所以那日你說想出京就藩,我心裡十分惱怒。”
他這句話揭開了沁園宴席上君臣爭執的原因。
當裴越講完故事之後,他比較隱晦地透露自己的想法,等解決都中的牛鬼蛇神,他便打算出京就藩,在南境找塊封地,從此天涯相望。
裴越不禁苦笑道:“陛下,這才是長久之法啊。”
劉賢擺擺手,果決地道:“此事很好解決。待成京城裡的晉王府落成後,你可以在京都住半年,然後南下住半年,既不耽誤改革變法諸事,也可彈壓南境避免出現反覆之亂。”
裴越沉吟不語。
劉賢就此打住,他相信以裴越的聰慧才智,不需要自己將那些話掰開揉碎了說,如此便足以讓他明白。
他忽然想起當初在沁園內,裴越所說第三個故事。
不同於前兩個故事皆在講君臣之間的複雜關係,最後這個故事顯得格外慘烈與悲愴。
裴越說是他某一晚夢中所見,在極其遙遠的地方有一個與大梁類似的王朝,面積廣袤人口繁多。歷經數千年的跌宕起伏後,這個王朝達到歷代之頂峰,皇帝一手掌握天下權柄,百官徹底淪為奴僕。這個王朝明知人間出現很多變化,卻沉湎於破舊的榮光中故步自封。
懼於天子生殺予奪的威嚴,無人敢直言勸諫。
直到有一天外敵帶著更加先進強大的新式火器出現在這個虛弱的巨人面前,然後帶給那片土地上的人們上百年的屈辱歷史。
想到這兒,劉賢不禁問道:“朕真的很好奇,西吳的西面會有更強大的國家?東海的那一頭真的會有我們的敵人?”
“或許有,或許沒有。”
裴越沉靜地應著,然後微微挑眉道:“但是臣始終記得一句話。”
“你說。”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劉賢默然不語,唯有眼中精光熠熠。
這一日君臣二人在永和殿內談論了許久,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既有對當下改革變法的研究,也有對將來的希冀和警惕,還包括如何讓朝堂上的權力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
至於仍舊苟延殘喘的西吳朝廷,顯然早已被這對年輕君臣視為囊中之物。
京都一切如常,新年終於在世人期盼的目光中到來。
子夜過後,便是大梁文明二年。
都中百姓這個年節過得十分喜樂,尤其是開年後東城那座王府裡傳出來的喜訊,很快便成為所有人樂此不疲的談資。
晉王裴越將於正月十六日迎娶兩位側妃。
當年中山侯大婚之日,兩位正室夫人同時進門,一邊是成千上萬朵鮮花沿街綻放,另一邊則是禮炮聲延綿半個時辰,場面之盛大讓京都百姓議論了足足半個多月。裴越獲封親王之爵後,禮部官員不知愁白了多少頭髮,因為按照朝廷規制只能有一位正王妃,可是誰敢拿這件事去撩撥晉王?
最後糊里糊塗地變成兩位正王妃,禮部本以為會引起軒然大波,事實卻讓他們目瞪口呆。
壓根沒有人站出來說半個不字,那些窮首皓經的禮部官員們也終於回過味來,如今朝野上下誰不希望歲月靜好?誰會因為這種事去鬧得天下大亂?
好在裴越沒有做得太過,這次上報朝廷的是迎娶兩位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