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7【籠中雀】(第1/2頁)
章節報錯
晉王!
這個封號的出現如同一塊巨石砸入平靜的湖面,頃刻間引得殿內一陣騷動。
依照上古時期流傳下來的規矩,一字王爵亦分為不同檔次的封號。最上等的共有十五個,其中便包括開平帝在世時的二皇子齊王、大皇子魯王和四皇子燕王,當然最尊貴的還是開平帝自身在潛邸時期獲封的秦王。
次一等的如衛王、鄭王、蔡王和許王等等,最低等的則是以州府之地命名,諸如肅王和相王之類。
裴越封王的訊息在都中流傳日久,朝野上下大抵已經預設這個事實。大多數人都認為天子會選擇一個最次等的封號,也有少數人猜測天子會用次等排名第一的衛王,剛好契合裴越如今的衛國公,也算是一脈相承有跡可循。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劉賢直接給了裴越最上等的封號,而且是論尊貴程度僅次於秦王的晉王。
晉字因何而來?
一直到前魏中期,京都以南有城名為晉陽,大梁立國後將其改為平城府。此地位於如今永州中部,距離綺水僅有百五十里,換而言之就在京畿之地的外圍。親王之爵不僅是一個簡單的封號,還包括封地、開府、建衙諸事,所以才會有國中之國的形容。
如果讓裴越出京就藩,而且封地就在京都南面百餘里外,這豈不是遲早會成為腹心之患?
吏部尚書寧懷安扭頭看向禮部侍郎吳存仁,心想即便要封王也要儘可能選擇遠離京都的封號,爾身為學識淵博的禮部侍郎怎能犯這種低階錯誤?
吳存仁顯然讀懂了他的目光,先是望著身前的禮部尚書盛端明,然後又抬頭看了一眼龍椅上的年輕皇帝。
言下之意,這次對於裴越的封賞是由天子和禮部尚書商議決定,他這個資歷尚淺的侍郎根本插不上話。
一眾文官不由自主地望向站在班首的左執政洛庭。
在他們看來如果要維持朝局的穩定,最好便是裴越留在京都不設封地,同時尊其地位削弱權柄,最終還是要剝奪裴越手裡的軍權,否則一個大權在握的親王肯定讓人寢食難安。但想要全部達成這些目的何其困難,不止是天子是否會支援,還有裴越本人是否願意讓步。
洛庭雖然沒有身後眼,卻也知道自己成為很多人目光匯聚的焦點。
此刻他依舊神色平靜,唯有眼底深處的光芒逐漸堅定。
龍椅之上,劉賢望著裴越說道:“愛卿這次立功甚速,朝廷確實準備不足,因此朕會派人去為王府選址,這段時間只能委屈你暫時住在國公府中。不過朕已經親筆寫就王府匾額,晚些時候會讓人送過去。”
裴越微微垂首道:“多謝陛下厚恩。”
劉賢看向工部尚書簡容說道:“簡尚書。”
簡容道:“臣在。”
劉賢道:“晉王封地在永州平城府,朕命你儘快為王府選址,然後依照朝廷規制修建。”
簡容面露遲疑之色。
這時只聽得洛庭不急不緩地說道:“陛下,臣有本請奏。”
雖然被打斷了話題,但劉賢不可能不給這位左執政體面,聞言只能頷首道:“執政請說。”
洛庭輕咳一聲道:“陛下,本朝素無異姓王之先例,只能因循歷代宗室親王舊事。親王之爵雖有封地之說,從太宗朝開始所有親王都不會就藩,盡皆留在都中。衛國公功勳卓著,封王嘉賞乃是眾望所歸,但為國朝長遠計,就藩之事確實不妥。”
大殿內的氣氛彷彿有一個明顯的停頓,緊接著呼啦啦響起一片聲浪。
“臣附議!”
自洛庭以下,各部衙高官乃至於大多數文臣,幾乎是沒有任何遲疑地出言附和,至少佔據今日參加大朝會之官員的半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