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3【大勢所趨】(第2/2頁)
章節報錯
“請說。”
“本朝並無異姓王之先例,但如今衛國公身負滅國之功,封王勢在必行。只是陛下並未提及,異姓王的封地會安排在何處?”
洛庭凝望著對方的雙眼,淡然道:“封地?”
朝廷對於武勳的封賞之中,封地、食實封、食邑的含義截然不同。經過成百上千年的演變,食邑已經成為一種象徵性的獎勵,無非是年關時戶部給有記錄的勳貴發一筆銀子。食實封則是朝廷賞賜給勳貴一定的人丁,此後便成為他們的私產。
封地則是史書上記載的概念,指的是君主給諸侯分封的領地,用一個最簡單的形容便是國中之國。因為這種賞賜很容易釀成嚴重的後果,往前幾個王朝都已經嚴格限制,大梁更是如此,即便是宗室親王的封地也不過是一縣之地。
洛庭對這些事情瞭如指掌,他不緊不慢地說道:“寧尚書所言何意?”
寧懷安神情凝重地說道:“下官認為,衛國公封王已成定局,但封地之事萬萬不可!”
洛庭舉盞請茶,淺淺飲了一口之後,緩緩道:“這樣說來,只能讓衛國公留在都中?”
寧懷安頷首道:“是。衛國公不是毫無建樹的宗室親王,他在朝堂內外的影響力實在太大。倘若讓他離開京都,哪怕封地只是一縣之地,只要給他一定的時間,恐怕周遭府縣都會成為他實質上的領地!”
洛庭沉默片刻,忽地話鋒一轉道:“寧尚書今日來找本官,想必是和昨日那封聖旨有關?”
寧懷安略顯尷尬地笑著,旋即坦然道:“洛大人洞察人心,下官不敢妄言。”
在以前很長一段時間裡,洛庭對裴越的偏向十分明顯,但昨日他接受皇帝陛下的指婚,意味著如今東府肯定會堅決地站在天家那邊,因此寧懷安才敢主動登門。
洛庭沉吟道:“此事可以考慮,不過最終還是要看陛下的心意。”
寧懷安心中大定,只要有東府的全力支援,至少在朝堂之內,武勳很難掀起風浪。
他愈發振奮地說道:“還有一事,請洛大人定奪。下官認為,衛國公在封王之後不宜繼續執掌軍中大權。無論哪朝哪代,親王都要遠離朝堂,更遑論手握重兵。如今南境尚未徹底收復,衛國公可以逐步移交南軍之權,但至少不宜繼續擔任京營主帥。”
洛庭目光復雜地看著他。
其實他明白寧懷安為何會表現得如此熱切,拋開忠心為國這個難以辨明的想法不提,這位吏部尚書一直以來都忐忑不安。
或許很多人都已忘記去年春天的波詭雲譎,但是劉賢肯定會記得,當時他在爭奪儲君之位的時候只有裴越的全力支援,而以寧懷安為首的一眾大臣卻堅定地站在二皇子劉贇那邊。只是寧懷安不像前工部尚書薛稷那般沉不住氣,直接跳進開平帝和裴越聯手挖的大坑裡。
雖然僥倖逃過一劫,但寧懷安深知自己的位置沒有那麼穩固,只不過是因為皇權更替朝堂需要穩定,劉賢沒有理由輕率地罷免堂堂吏部尚書。
如果寧懷安不能儘快挽回一些聖眷,恐怕一年半載之後就得辭官歸鄉。
洛庭想清楚這些關節後,心中不由得泛起一抹憎惡。
然而他卻沒有辦法直抒胸臆,只能緩緩說道:“茲事體大,必須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影響,關鍵在於如何讓朝中大多數人明白陛下的難處。”
便在這時,老管家的聲音在書房門外響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