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平原,北風肅殺。

歷經一個多月的對峙,遠離家國長途作戰的吳軍依舊維持著很強的韌性。

這段時間裡三條戰線上先後爆發出十七場規模不等的戰鬥,主要集中在南線的定西大營和中線的外圍軍寨。至於謝林率領的西吳北路軍,因為主力騎兵損失嚴重,無法對梁軍形成高機動的優勢,故而雙方在貝苕江附近發生過幾次衝突,並未演變成大規模的會戰。

京軍援兵抵達之後,穀梁將京軍南營一分為二,分別支援南線的定西軍和北線的長弓軍,京軍西營則充實古平防線。

北線謝林許是被打掉了膽氣,當長弓軍得到新生力量的補充之後,他只能領軍後撤至甘城東面,無法再威脅到虎城、固原寨和長弓軍城這條厚實的防線。

南線的戰事極其慘烈,張青柏發揮出自己長於攻堅和精細指揮的強項,不斷利用兵力優勢消磨守軍計程車氣。定西大營主帥齊新雖然極其擅長守禦,但麾下的將士終究是活生生的人,面對張青柏這種磨刀戰法守得非常艱難,若非普定侯陳桓親率南營兩衛趕來支援,恐怕定西軍只能棄城後撤。

南北兩線算是處於僵持態勢,但中線戰場對於梁軍而言頗為不利。

盧龍、刀口、雞鳴三座軍寨先後陷落,意味著大梁邊境以西再無據點支撐,虎城徹底淪為絕地。

雖然相較於穀梁在虎尾原和古平這兩場酣暢淋漓的大勝,吳軍奪下這三座軍寨的過程非常艱辛,但宣武帝終於可以長出一口氣。掃平頑固的障礙之後,吳軍一分為二,以一萬鐵騎加上四萬步卒震懾虎城守軍,宣武帝親率主力東進,兵鋒直指金水大營和古平軍鎮。

至此,戰局逐漸清晰起來。

之前這段時間裡的戰鬥,梁軍勝多負少,但是令穀梁以及西軍將帥沒有料到的是,西吳並未出現後勤供應上的問題。吳軍的損失的確更多,但他們始終保持戰線上的優勢,帶給大梁西軍的壓力越來越大。

決戰已然不可避免,繼續死守只會讓局勢變得更加被動,因為所有人都清楚,朝廷要承擔兩場國戰的壓力,而且南境局勢也不容樂觀,沒有多餘的兵力可以派往西境。

穀梁沒有死板地等待吳軍進一步壓縮戰線,而是選擇主動出擊,將中線主力向西前推,攔在吳軍東進的必經之路上。

南山寨舊址附近,梁吳大軍列陣相對。

南雄侯趙賢率金水軍為左翼,南安侯蘇武領京軍西營為右翼,穀梁則率古平軍和靈州三衛為中軍。

旌旗招展,綿延十餘里。

西方吳軍更是聲勢浩大。

三萬精銳騎兵兩翼掠陣,厚實的步軍大陣軍容嚴整,中軍步卒後方隱約可見那支名揚天下的安陽龍騎的身影。兩軍依然在對峙狀態,故而安陽龍騎並未著裝具甲,但是誰都知道這支重騎兵乃是陷陣利刃,尤其是面對普通騎兵難以撼動的重灌步兵,傳聞安陽龍騎可以一戰破局。

五月初九,豔陽高照。

梁軍陣中,穀梁站在瞭望塔上,凝望著遠方吳軍陣中極其顯眼的天子龍旂,淡然道:“南境可有軍情傳來?”

站在下方的谷芒說道:“回父帥,今日沒有收到急報,最近的訊息還是三天前那一份。衛國公指揮秦州水師大獲全勝,南週五峰水師折損近半戰船。隨後的江陰之戰,方謝曉之子方雲天和方雲驥被俘,平江銳甲營全軍覆滅,北岸東線戰場三萬周軍一半戰死一半歸降。”

穀梁觀察著吳軍的陣型,微笑道:“這小子帶兵打仗的天賦令人豔羨,當年為父集南境五州之力才打造出一支定州水師,也只能勉強守住百餘里水域。他一戰便打廢五峰水師,這等功勞怕是要讓朝堂上一些人寢食難安。”

谷芒憨厚地笑著,看了一眼不遠處神色淡然的谷範,心中有些感慨。

大戰在即,饒是他久經沙場無數次踩在生死邊緣,此刻仍舊無法消除內心的緊張,畢竟西吳中路軍兵力佔據絕對的優勢。

經過一個多月的纏鬥,梁吳雙方對彼此的實力已然有了一個較為準確的判斷。西吳宣武帝之所以堅持要拔掉那三座軍寨,並且在各條戰線進行不斷的試探性進攻,為的就是引誘出梁軍在虎尾原之戰使用的神秘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