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徹瞭解完事情的前因後果,也是不由陷入的沉思,特麼的,又是這個假道士,怎麼哪都有他,這傢伙真是壞事沒少做啊。

“樂邦叔,你先別急,老師暫時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危險,大不了就是罷官去職,性命卻是無憂的,那奸相還不敢做得太過了,待過幾日,我這邊安排好,便去臨安,一定保護老師周全。”

林徹這麼一說,謝枋得的親隨謝樂邦總算放下了一點擔心,“郎君,官人常說你身具宿慧,足智多謀,胸藏大志,將來會成為他最驕傲的弟子,小的相信只要郎君出手,一定能保得官人平安無事的。”

“先生有事,弟子當服其勞,樂邦叔,那你是在我這裡休息幾日還是?”

“小的還得回到謝翰林身邊,以免那賴御史起疑,平添波瀾,何況,我跟來了,謝翰林就沒帶其他私人隨從了,他的起居還需要小的照看著。”

“那行,你先回去,我會讓人與你保持聯絡。”

“好的,郎君,那小的先回去了。”

把謝樂邦送走,林徹又無奈的搖搖頭,看來,事情都撞到一起了,臨安,這下免不得要去一趟了。

下午,林徹沒有前往府衙,一個是因為他只是一個白身,二是為了減少在賴御史身前出現,以免引起他的關注。

他一個小娃子,混在人堆裡還不顯眼,若是到了州衙,賴御史見到了,必然好奇一個小孩子怎麼能在官府隨意出入呢,說不得就要立馬去打聽一番了。

但是林徹卻保持著對州衙的關注,那梁師爺會派人向他通風報信。

那謝翰林會同賴御史,下午便開始對戰績進行核驗,這個過程倒是沒啥波瀾的,反正繳獲的戰利品,斬下的海寇首級,以及俘虜的海寇都是實打實的,要挑也挑不出什麼毛病。

功績無誤,謝翰林便拿出朝廷擬好的誥命制書,對奏報上去的相關人員進行了封賞。

蘇知州有領導之功,因此他的散官從中侍大夫升為太中大夫,官階從正五品下升為從四品上,連升三級,算是正式跨入的四品官的行列了。

陳海升是這次的首功,朝廷到還算是大方,讓他從一介白身直接封賞為漳州團練使,從五品,不過這就是虛銜,為武臣之寄祿官,和蒲壽庚身上的永州防禦使一樣,並無實權,但是還加了一個掌平湖巡檢司兼福建巡海使的差遣。

這個就有意思了,雖然平湖巡檢司連影子都還沒有,但是可以光明正大的組織武裝力量了,關鍵是還可以組建沒有正式軍號的水軍,這對林徹來說就是一大利好。

而陳嘯坤是以左翼軍準備將的身份上報功績了,他原本身上有個保義郎的正九品武官散階,這次封賞為從七品的武經郎,要知道宋朝的武官有五十二階之多,保義郎是第五十階,而武經郎則是第四十階,連升十階。

不過宋朝的武官不值錢,升遷起來也卻是快,實質上還是沒什麼卵用,倒是把他的武職提升到了正將,如蘇知州在奏章中保舉的那樣,負責統率泉州城中的三將左翼軍。

封賞的也不只是這三人,這個功績不算小,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員也從中分潤到了好處,比如說左翼軍統制官顧清也沾光升了三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