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出事了?

上次收到老師的信差不多是一個月前呢,老師信上的落款時間是七月中。

那時候老師還說朝廷把他調職了,去了建康做考官,這才幾天啊,就出事了?

難道韃子打到健康了?不能吧。

林徹一頭霧水,“你快說說,老師到底怎麼了?”

親隨這才把事情一一道來。

原來,謝枋得確實是在七月就前往了健康,開始主持建康的州試。

因為謝枋得是主考官,所以考題是要由他擬定的,偏偏這時候,他的書生意氣又犯了。

原因就是因為他對丞相兼樞密使賈似道的種種行為極為憤慨,同時對時局也是失望至極。

開慶元年,忽必烈兵圍鄂州,賈似道率兵往援,但是卻根本不敢去打仗,而是奉幣向蒙古軍求和。

那時候恰好蒙古大汗蒙哥剛死,蒙古內亂髮生,忽必烈答應了賈似道的條件,率蒙古軍北撤去爭奪王位去了。

於是賈似道誇大自己的戰功,連奉“捷報“,卻不報蒙軍撤退的真正原因,向理宗報道:“諸路大捷,鄂圍始解,匯漢肅清。宗社危而復安,實萬世無疆之福。“

蒙軍剛撤,賈似道就開始行打演算法,不但打壓軍中對他不服的將領,還誣陷各地抗蒙將領貪汙軍費,逼他們破產賠償,這期間大量將領遭受迫害,甚至有許多不得不反宋降元。

謝枋得對這個奸相實在忍無可忍,便以賈似道政事為題,言“兵必至,國必亡“,指出賈似道“竊政柄,害忠良,誤國毒民“。

卻被漕使陸景思抓住了這件事,送上這種文稿給賈似道,賈似道勃然大怒,指使御史彈劾謝枋得居鄉不守法紀、起兵時冒領使用科降錢,派人將他捕拿入京,如今關在裡烏臺之中,等候朝廷發落。

正好這時候林徹給老師的回信送到了,而謝枋得的兒子謝定之在父親被關押之時,正急切的尋找救援辦法,便自作主張的把林徹的心拆了看了。

這才知道,父親前些日子剛收的小師弟林徹如今在泉州,恰巧,他得知與謝翰林要前往泉州公幹,又想起父親對那個小師弟一直讚不絕口,在病急亂求醫的心態下,便讓父親的親隨跟在謝翰林身邊,前往泉州求援。

這謝翰林雖然也姓謝,但是和謝枋得倒是沒有親緣關係,只是兩謝之間都互相欣賞對方的才華人品,加上同姓,關係倒是不錯,收到謝定之的這個請求,二話不說便答應了。

只是不巧的是,同行的御史,也正是出手彈劾謝枋得的人,就是賴御史。

這謝翰林其實和謝枋得都是差不多的性子,不然也做不成好友了,他也是為人正直,性格耿介,所以也看不慣賈似道和賴御史這樣的奸臣,只不過人微言輕,無法動搖這些人的權勢地位,卻堅決不願與之同流合汙。

所以一路都懶得和賴御史交際,等到了泉州後,表現出的不假辭色,倒不是對泉州官員有啥意見,而是一路上被惡劣的情緒壓抑得太久了,加上還記掛著謝枋得的事,於是便推卻了接風宴,到了驛館之後,便讓謝枋得的親隨悄悄來尋找林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