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稚虎出山 148.改進鍊鐵(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種水利風箱在這時候已經有了,並不需要林徹多費腦筋,他只是把一些傳動結構再完善了一點,以及把風箱設定成三個並聯在一起,以增加鼓風量。
而林徹最大的改進就是,在進風道上設定了蓄熱室,其實也就是在密閉著的風道外面加了一個燃燒池,讓空氣衝進高爐前預先加熱到一定的溫度。
就這麼一個小小的措施,卻可以讓爐溫提高兩三百度,這可是現代鍊鋼極為關鍵的一向進步,這時絕對是全世界獨一份的創舉。
另外,因為爐身過高,林徹還令人在爐子邊搭建了一套上料系統,利用滑輪組可以很輕便的讓滑車沿著滑槽把原料送進爐頂的進料口。
這還沒完,因為高爐煉出來的只是生鐵,從出鐵口出來的鐵水不但含碳量高,而且雜質也多,只能用來鑄造大型鐵件,這顯然不是林徹想要的。
於是在高爐邊再搭建了一個大型的炒鐵爐,這才是鍊鋼的關鍵設施。
炒鐵法這時候已經有了,炒鐵炒鐵,這個炒字很形象,就是用鐵棒攪拌煉出來的生鐵水,從而使生鐵中的碳單質充分接觸空氣,便可燃燒成為二氧化碳從鐵水中去除,漸漸降低其中的碳含量,這樣就能得到熟鐵,甚至品質不等的鋼料。
只是因為古人不懂其中的道理,無法控制碳含量的多寡,因此出鋼完全靠撞大運。
而現在林徹讓人搭建的炒鐵爐,說起來構造和他前世小時候鄉下用的柴火灶其實很像。
最上面是一口鍋,只是這個鍋是用耐火磚搭建的,到時候鐵水就是裝在這裡面。
中間是燃燒室,這裡新增燃料,然後加熱上面被耐火磚隔離的鐵水。
燃燒室的底部是一層鐵柵欄,透過翻動可以讓燃燒完的煤渣碳渣掉落到最下一層的出渣室。
另外,和柴火灶一樣,肯定少不了一根大煙囪,而煙道就鋪設在從高爐過來的鐵水槽下面,這樣可以利於煙氣中的餘熱給鐵水保溫。
這玩意用林徹前世的名詞來說,就是焰,鐵隔離的反射式攪練爐。
有了這個爐子,不用再像以前一樣把生鐵錠再加熱來煉出熟鐵,而是把高爐煉出來的鐵水直接炒成熟鐵,若是沒有林徹,這法子還得過一兩百年才出現。
說起來,炒鐵和炒菜很像,都需要翻動鍋裡面的東西,但是林徹不想讓工人離炒鐵爐太近來攪拌鐵水,那可不像炒菜時人站在柴火灶邊上沒事,這炒鐵爐的高溫可沒什麼人受得了,而且效率還低。
所以林徹再設計了一個裝置,就是炒鐵爐上面安裝要給支架,上面吊著一個圓盤,伸出四根鐵棒。炒鐵的時候,鐵棒探入鐵水中,圓盤被水車帶著轉動,這樣就不需要人力來操作了,安全又高效。
對於林徹來講,能用機械的就肯定不用人力,既然利用水車做了許多裝置了,那水利鍛錘當然也少不了。
林徹的改進措施暫時只有這些了,更進一步的改進還要等焦炭和石墨坩堝,以及高階耐火磚的研究成果出來了,這些東西急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