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解決流量問題,打破競爭壁壘,雖然團長被認為是社群團購賽道中最重要的一環,但是阿里沒有選擇把所有流量源都壓在團長身上。

馬雲吃了三次大虧之後,阿里對“忠誠”兩字已經看透徹了,美團、滴滴、抖音……這些他扶持起來的巨頭都會因為利益倒戈,更別提所謂的“團長”。

盒馬要做的是構建出自己的流量渠道,特別是非騰訊系的流量渠道,減弱社群團購對微信社交的依賴。

盒馬透過各渠道引流至盒app,培養使用者的行為習慣,依靠app的流量倒流弱化團長功能,馬雲為此下了大招,將阿里系最強的流量產品,淘寶、天貓、支付寶、菜鳥等流量平臺引入盒app,解決流量問題。

接著利用盒馬生態,構建自提網店,發揮門店資源優勢,走出了一條屬於阿里系社群團購產品自己的道路,顯現出了領頭羊的氣勢。

就在所有巨頭忙著亮手腕的時候,宅天下生鮮以8.1億使用者數量奠定了行業老大的基礎。

簡單的講,就是不管後面的玩家怎麼追,宅天下使用者規模行業第一的位置已經不可動搖了。

這是陳沖用三年打下來的戰績,前兩年擴張吞併,後一年抓住公共衛生事件爆發打出了一張王炸,全面開花。

所以其他玩家打的如何激烈,燒的錢有多少,都不是陳沖關心的問題,陳沖此時關心的是如何平衡盈虧。

“菜籃子”的流量,他已經賺到了,並且有效轉化到了宅天下其他業務上,現在如何讓“菜籃子”變成“金籃子”,為宅天下提供利潤才是最重要的。

接下來,宅天下生鮮把重點放在了模式升級,和提高團長收入等方面。

首先,宅天下生鮮推動員工本地化改革,大幅度提高本地化員工比例,以達到降低用工成本的目的。

其次,宅天下生鮮設立“競價機制+選品機制”保障低成本採購,簡單的講,就是打造高價效比的爆品,依靠銷量提升上游議價的能力,獲取市場最低採購價。

這樣的模式,不但能夠平衡盈虧,還能對抗其他平臺打價格戰帶來的巨大壓力。

接著,宅天下生鮮開始關閉低效團點、網格倉和中心倉,以達到提到團效的目的,同時降低了網格倉的物流成本,和倉促環節的分揀難度。

最後,宅天下生鮮推出“小中央、大地方”+“賽馬機制”的管理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地方自由度教高,銷售環節定價靈活,同時在淘汰制的壓力下,地方負責人被迫學習先進經驗,提高業績。

因為團長在社群團購中的重要性,幾大平臺都允諾各種優厚條件發展和挖掘團長資源,但是隨著價格戰越打越深,平臺在供應鏈、宣傳……等其他方面的資金消耗越來越大,團長的待遇也有大幅度的下滑。

陳沖就抓住這樣的機會,與國內幾大快遞公司,四通一達、郵政、極兔、百世等達成合作關係,開展快遞業務的推廣,想要成為幾大快遞公司的加盟商,必須先成為宅天下生鮮的團長。

並且在加盟時給予相應補貼。

這樣一來,在增加團長數量的同時,又能給團長創造額外收入,提高團長的留存度。

宅天下生鮮在2021年初,實現了盈虧平衡,並且在第二季度實現了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