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1 亮手腕(第1/2頁)
章節報錯
幾位網際網路巨頭剛殺入社群團購,就急著亮手腕。
似乎在告訴陳沖和宅天下,他們想要在最短時間內,把差距追回來。
滴滴在外賣市場被美團打的體無完膚,又沒能保住自己在網約車市場上的優勢,讓美團打車強勢分走了一塊蛋糕。
滴滴的管理層心裡憋著一口氣,社群團購颳起大風,滴滴強勢入場,推出橙心優選。
保持著豪放的作風,一上來就打價格戰,加大補貼力度。
橙心優選主打低於市場價的秒殺產品,價格低廉,備受使用者喜歡。
縱觀整個社群團購市場,無論是在運營推廣還是c端補貼上,橙心優選與其他平臺相比,補貼力度都是最大的。
也可以說,滴滴在社群團購這場“百團大戰”中的戰術就是“高額補貼”,依靠燒錢搶佔市場。
滴滴的老對手美團發揮老傳統,美團優選廣招團長、供貨商,推出“千城計劃”,要在1000個城市做社群團購,有點當初團購市場“千團大戰”攻城掠地那個味道了。
所謂的“千城計劃”,其實就是快速擴張的老路子,目的就是一個字“快”。
畢竟它面對的對手沒有一個是善茬,王興在追求“快速擴張”的發展道路上有一套自己的思維,稍加變動就能用到美團優選上,去打社群團購這場“百團大戰。”
美團地推團隊的能力再一次展現出來,超強的執行力爆發出恐怖的戰鬥力。
開打沒多久,就佔據了華東、華中、華北、華南上百城,繼續往中西部滲透。
拼多多推出的多多買菜,繼承了拼多多的營銷基因。
延續了一貫的超高價效比策略,推出10億補貼計劃,爭搶資源。
但是多多買菜覆蓋區域有限,且無法提供保質期較短、不適宜長距離運輸的產品。
主要原因是因為它的供應鏈構建難度太大,又要追求速度搶佔市場,考慮到盈虧的平衡,多多買菜索性走產品小市場路線,以超高價效比的產品去吸引使用者。
相比滴滴、美團、拼多多,阿里殺入社群團購是最艱難的,因為社群團購定位是下沉市場,對微信社交和支付生態依賴性很強,盒馬包括整個阿里系統的社群團購產品都受到了騰訊的流量限制。
顯然,馬化騰和馬雲也不會為了“菜籃子”互通生態。
所以以盒馬為首的阿里系團購產品只能依靠自身力量,殺出一條血路。
盒馬在加入“百團大戰”之間,做了非常豐富的市場調查和資料統計,用馬雲的話講,他只相信資料,資料是不會騙人的。
而阿里在大資料和雲端計算領域一直處於領先的地位。
透過分析社群團購各大平臺的打法和自身優劣勢,盒馬決定繞開“燒錢大戰”的老路子,在供應鏈、流量運營等方面下功夫,搏出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