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眼裡,理論只是一個開端。

當然,不可否認,你們講的戰略在理論上都是正確的,但是不適合今天中國的大環境。

如果我們的國家不是很大,我們的企業不是很大,我們的服務不是很突出,你們的理論在實踐上是可以得到驗證的。

但是國家和企業大到一定程度之後,就像中國經濟的發展達到了一定的全球影響力,或者是企業規模達到了一定程度,你就不能純用理論來分析了。

很多理論之外的東西,甚至理論判斷不到的東西,都需要實踐去探索。

比如前段時間馬化騰在某個論壇上提到的基礎科學問題,無論是晶片到作業系統,還是到人工智慧,這些充滿無限空間和未知的科學領域,很難用理論去制定戰略規劃。

人工智慧,國內條件稍微好一點,我們都在做,勉強能夠追上國際先進水平。

但是其他領域,比如量子計算,如果我們按部就班花大量的精力去研究理論,會不會失去機會,當國外的量子計算取得突破,有了量子霸權,他們就有可能在很多個領域裡面突然間遙遙領先。

我們用傳統的計算機完全追不上別人,人家的量子計算機可以秒破你,你怎麼加密都無用,無能為力,這可能是非常大的威脅,對整個數字化程序也是非常大的威脅。

對我們企業家而言,往往是在大膽邁出去那一步之後,才從過去的經驗中來總結戰略,制定戰略。

像臺上朱教授和羅教授這樣的學術大拿,也是在我們做了之後,做出的猜想和延伸。

我建議兩位專家學會兩頭看,看過去,看未來,哦,我差點忘了,你們是夾在中間的那一批人。”

朱立原和羅建文兩人的臉色頓時沉了下去,主持人面對場面上有些尷尬的局面,試圖嘗試轉移話題調和氣氛。

不過還沒等他開口,陳沖主動把手放在了朱立原的手臂上,微笑道,“朱教授,我也算是清華的學生。

這樣,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我聘請你當宅天下集團的副總裁,負責宅天下集團數字經濟的戰略規劃。

你手下的兵,不管是管理人員還是科研人員,我都給你配國內最好的。

薪資待遇由你開口。

以後這個部門就全權交給你管了。”

朱立原愣了一下。

陷入了沉默。

他慫了!

“陳董,我沒有管理企業的經驗。”,朱立原回覆道。

陳沖回頭對主持人笑道,“你看,朱教授看不上我這個位學生的企業。”

主持人尷尬的露出了笑容。

現場觀眾和媒體記者都知道陳沖表達的意思,朱立原和羅建文他們那套理論也只是理論,在實踐中沒有可行性。

朱立原拒絕陳沖的邀請,無非是害怕承擔責任,打了自己的臉。

主持人看著兩位教授的神情,趕緊轉移話題,“陳董,今年有一個詞特別流行,賦能。

你是怎麼理解這個詞的?”

問完,主持人自己也鬆了口氣,若不轉移話題,兩位教授的臉就丟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