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上午的語文課,李梁英拿著同學們的月考試卷走進教室,她對這次的月考成績不太滿意。

十二班的及格人數還不到一半,最高分也才121分,拿到全年級去比,這個成績只能用糟糕來形容。

唯一讓她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班上出了一篇高分作文。

李梁英把試卷拿給王潔,讓王潔發了下去。

全班同學都拿到了試卷,只有陳沖沒有拿到。

陶應材看著自己的83分,搖了搖頭,顯然有些不滿意,偏頭看陳沖,想找點安慰,卻發現陳沖的卷子沒在課桌上。

“衝哥,你卷子呢?”陶應材問。

陳沖搖頭:“不知道,可能是老師忘在辦公室了吧?”

“都拿到卷子了嗎?”李梁英在講臺上問了一句。

“老師,陳沖沒有拿到卷子。”陶應材幫忙舉手道。

李梁英看向衛生角,露出了微笑,“陳沖的卷子在我這裡。

這次月考的作文題,全年級都答的不好,重點班的作文平均分也才49分。

大家是不是覺得這次的作文很難?”

班上同學紛紛點頭,議論了起來。

李梁英輕輕敲了兩下講臺,“但是我們班有一位同學的作文寫的特別好,就是陳沖的這篇《我們為什麼民族自信》。

綜合了我們高三年級各班語文老師的意見,我給陳沖的這篇作文打了56分。

也是全年級作文最高分。”

教室裡頓時一片譁然。

同學們齊刷刷地回頭看向陳沖。

陶應材驚訝道:“臥槽,衝哥,你開掛了吧?”

陳沖尷尬笑了笑。

前世讀書的時候,還沒感受過因為成績帶來的關注,有點不太適應全班同學驚訝的目光。

“不會吧,陳沖能得這麼高的分?”

“該不會是抄的吧?”

“他是第一,抄誰的?再說了,你見過誰考試抄作文的?”

總之,從教室裡議論氛圍看,似乎沒人願意相信這個事實。

李梁英接著道:“因為時間原因,我摘取其中一些段落和大家分享一下,下課之後,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找陳沖同學借來閱讀一下。

這篇作文寫的真好。”

滿意地搖了搖頭。

“作文題目《我們為什麼民族自信》。

除了我們,沒有哪個國家被十七國聯軍圍剿仍保證國家主權完整。

沒有哪個經濟體能在全球封鎖的情況下用不足百年的時間突圍。

更沒有哪個國家在面對眾多災難時,首先想到人民的生命安全。

開篇直接點題,這段排比句已經給整篇文章定下了感情的基調,讀起來讓人熱血沸騰。

我特別喜歡這兩句,於高山之巔,方見大河奔湧,於群峰之上,更覺長風浩蕩。

抬望眼,民族復興前景光明,回首看,百年曆程苦難輝煌。

同學們聽到這兩句是不是感覺心潮澎湃,情緒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

李梁英聲情並茂講述道,“在陳沖的這篇文章中,不僅僅列舉了經典的歷史史實作為論據,增加議論文的說服力,還很巧妙的過渡到了另外一個話題。

當下我們青年人應該擁有的民族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