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幷州風雲(十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盤點完姚崇、趙普和李善長後,手中的兌換點已經十分富裕,幷州戰事將起,雖然有狄青、韓擒虎和慕容恪為武將,但攻下幷州之後需要政治大才輔助,公孫越決定召喚一點政治人才備用。
"叮,宿主請確認!是否使用50萬兌換點,兌換一張偏向政治的"鑽石召喚卡"?"
"確認!給我兌換一張偏向政治的"鑽石召喚卡"。"
"已兌換一張偏向政治的"鑽石召喚卡",宿主是否立即召喚?"
"立即召喚!"
公孫越已經有了多次經驗,召喚起來自然駕輕就熟,腦海中不斷閃過的畫面,最後停在一箇中年頭像之上。
"恭喜宿主使用"鑽石召喚卡",召喚到"渭南三賢"寇準!寇準四維如下:
【統帥:72,武力:48,智力:92,政治:97】。"
得知召喚到的是寇準之後,公孫越不由為自己握拳打了打氣,在心裡小小地慶祝了一下。
寇準,字平仲,華州下邽人,北宋政治家、詩人,與白居易、張仁願並稱"渭南三賢"。
《控衛在此》
寇準雖出生書香世家,但自幼喪父,家境貧寒,因而發憤讀書,太平興國五年登進士第,被授大理評事及知巴東、成安二縣。
後即召入朝廷任職,以其政治才能深得宋太宗器重,官至樞密副使,旋即升任參知政事,因剛直不阿,被排斥出朝廷。
宋真宗即位後,召他回朝,先後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職,任三司使等職。
景德元年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其年冬,蕭太后和遼聖宗耶律隆緒率大軍南侵,直逼澶州,寇準力排群議,催促真宗親臨前線,後簽訂澶淵之盟。
景德三年因王欽若等人排擠,辭去相位,天禧三年再度為相,旋罷為太子太傅,封於萊,故世稱"寇萊公"。
屢次遭副相丁渭誣陷,晚年被貶為雷州司戶,1023年死於貶所。
寇凖性情豪奢,喜歡歌舞,詩多清新,著有《寇忠愍公詩集》。
皇祐四年,宋仁宗下詔為其立神道碑,並親於碑首撰"旌忠"字,復爵萊國公,追贈中書令,諡號"忠愍",故後人多稱寇忠愍或寇萊公。
寇準先世曾居太原太谷昌平鄉,後移居馮詡,最後遷至華州下邽。
寇準出身於名門望族,其遠祖蘇岔生曾在西周武王時任司寇,因屢建大功,賜以官職為姓。
父親寇湘於後晉開運年間考中進士甲科,後應詔任魏王記室參軍,因屢建功勳,被封為國公,追贈官職至太師尚書令。
寇準天資聰明,又勤奮好學,十四歲時已經寫出了不少優秀的詩篇,十五歲時就能精習《春秋》。
太平興國五年,十九歲的寇準考中進士,以後他又先後升任鹽鐵判官、尚書虞部郎中、樞密直學士等官。
端拱二年,寇準曾奏事殿中,大膽進諫,由於忠言逆耳,宋太宗聽不進去,生氣地離開了龍座,轉要回內宮。
寇準卻扯住宋太宗的衣角,勸他重新落座,聽他把話講完,事後,宋太宗十分讚賞寇準,高興地說:"我得到寇準,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