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公孫越並未在平原縣多做停留,歇息一晚之後,直接前往陽平郡樂平縣,在那裡與呂布見上一面,約定以後的合作事宜。

劉備雖然名義上是公孫越麾下的平原太守,其實也是一方諸侯,這次樂平會盟,他自然也在其中。

在昨晚的酒宴之上發了一通牢騷之後,公孫越就此打住,將這一頁不太愉快的篇章翻過,想到自己也截胡了趙雲***,心裡才稍稍平衡了一些,但仍然為失去這樣一位大才而心痛。

張郃,字儁乂,河間郡鄚縣,漢末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早年參與鎮壓黃巾起義。

歸屬袁紹後,擊破公孫瓚有功,遷寧國中郎將,參加官渡之戰,被曹洪擊退,隨後投降曹操,授偏將軍。

跟隨曹操攻取河北,跟隨張遼定淮南,跟隨夏侯淵平涼州,跟隨曹操奪漢中,屢建戰功。

建安二十年末,進軍巴西,遷徙民眾到漢中,後被蜀將張飛擊敗,接任蕩寇將軍。

建安二十三年,跟隨夏侯淵在漢中定軍山迎戰劉備,次年正月,夏侯淵戰死,張郃代理主帥,率部安全撤退。

後屯陳倉,曹丕稱帝后,張郃遷左將軍,受封鄚縣侯,跟隨曹真擊平安定羌胡,又隨夏侯尚圍攻江陵。

太和二年,轉為右將軍,隨曹真抵禦諸葛亮,在街亭之戰大破蜀國馬謖,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遷徵西車騎將軍。

太和五年,受司**所迫而領兵追擊蜀軍,追至木門,中箭身亡,諡曰壯侯。

張郃用兵巧變,善列營陣,善估形勢,善用地形,蜀軍自諸葛亮起,皆忌憚張郃。

能讓諸葛亮都忌憚的大將,張郃自然有其獨到之處,非一般的將領可比,足以獨當一面。

中平四年,黃巾之亂爆發,張郃應徵入伍,以韓馥的軍司馬身份參與鎮壓叛亂。

初平二年,韓馥出讓冀州後,效力於袁紹,在攻打公孫瓚時立下不少戰功,遷為寧國中郎將。

在官渡之戰中,曹操襲擊烏巢,張郃說:

"曹公計程車兵英勇善戰,他們一定會擊潰淳于瓊等人,淳於瓊一旦失敗,那麼將軍的大業就完了,您應該儘快帶兵援救。"

但謀士郭圖卻說:

"張郃說的不是好主意,我軍不如進攻曹操的大營,曹操勢必回救,這樣淳于瓊的危難不救自解。"

張郃反駁:"曹公的營盤牢固,倉促間肯定攻不下來,如果淳于瓊等人被俘,我們也就要當俘虜了。"

結果袁紹聽信郭圖,不聽張郃的勸阻,仍然派張郃、高覽攻打**主營,結果沒攻下曹洪、荀攸固守的**主營,同時,烏巢糧草也被**劫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