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巡視州郡(十三)(第1/2頁)
章節報錯
田豫才能過人卻屢遭排擠,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在官場太特殊,他的清廉到了清貧的地步,以至於讓同僚反感。
田豫離開幽州後長期在汝南擔任太守,當地軍民都很感激他。田豫辭官後在冀州魏縣居住,有一次汝南的使者去幽州送信,路過魏縣,就順道拜見老領導田豫。
田豫非常高興,親**雞做飯,盛情款待後又送了很遠,臨別田豫對這名使者說:
"我是辭官之人,已經垂垂老矣,你趕路本就不容易,何苦來看我呢,我這也幫不上你什麼忙,太辛苦了!"
汝南使者很感動,而且看到田豫家裡非常貧窮,頓時眼淚就止不住,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走了,回到汝南,使者把田豫貧困的情況跟當地人一說,官民全都心疼不已。
汝南官員百姓集資捐款,派人送往田豫家裡,田豫全部拒絕,就像他這輩子已經拒絕過的無數次一樣。
史書雖然未記載田豫治理汝南的細節,但能讓當地官員百姓做到如此地步,已足以說明一切。
田豫不貪財不戀權,那他到底圖什麼呢?名聲。
田豫一生歷任各地文官武將,功勞非常多,而他對此並不避諱,也不謙虛,而是非常自豪。
當田豫病重時,特意叮囑老婆孩子,要把他葬在西門豹之墓的旁邊。
西門豹可是戰國時期著名官吏,是古代聖賢,後世非常崇敬,因為其擔任鄴縣令,所以就葬在田豫家不遠。
田豫妻子聽罷此言有些為難,說道:"西門豹是古代的聖人,把你安葬在他身邊,合適嗎?"
田豫則答:"西門豹的事蹟和我所做的可以相提並論了,如果人死後在天有靈,他一定會認可我的。"
公元252年,八十二歲的田豫去世,葬於西門豹之墓旁,訊息傳到汝南,人們悲傷不已,為其畫像立碑來紀念。
由田豫遺願可知,他並非無慾無求,對自己立下的功勞更不會謙虛,但田豫的追求比絕大多數人都要純粹,他是為精神上的滿足,為使自己青史留名,與古代聖賢相提並論而奮鬥。
他既不想絕大多數文官武將追名逐利,在金錢與權利中爭鬥不休,也不像很多沽名釣譽之人,明明為的就是好名聲,嘴上卻絕不承認,謙虛過頭就變成了虛偽。
田豫沒有,他認為自己功勞很大,好事做了很多,最終有資格跟古代聖賢並列,這是他獨特個性強烈的彰顯。
能夠一生清廉到清貧的地步殊為不易,值得人們敬佩,田豫無論在鎮撫胡人還是征討東吳時都立下許多戰功,才能毋庸置疑,最終卻大材小用沒能在更高的舞臺發揮,與其鮮明的個性密切相關。
不知田豫是否會偶爾想起,年輕時跟著劉備為理想奮鬥的歲月?那都不重要了,畢竟田豫在歷史上已然留下屬於自己的一筆。
在渤海郡待了幾日之後,公孫越便啟程來到第三站——平原郡治所平原縣。
劉備欺負老實人,從太史慈手中拐走張郃的事,公孫越已經從陳平口中知曉前因後果。
雖然不見得非要納張郃為己用,但這種被擺了一道的感覺總不好受,聽說公孫越要到來,劉備趕緊帶著張飛、袁渙、簡雍等人出城迎接。
至於張郃與關羽,已經被劉備支到聊城鎮守,與徐榮、徐晃應對來自兗州呂布的威脅,避免見面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