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巡視州郡(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主公不辭辛勞巡視諸郡,末將等人迎接來遲,望主公恕罪!”
韋皋等人得知公孫越到訪的訊息,趕緊和尉遲恭、國淵來到城門處迎接。
“城武、敬德、子尼,這次巡視諸郡沒有通知你們,就是為了輕車簡從看到更真實的情況,一路走來百姓安居樂業,看來你們確實治民有方,將幽州北方交給你們果然是對的。”
公孫越跳下戰馬,將韋皋、尉遲恭和國淵三人扶了起來,漁陽三郡以韋皋為主,尉遲恭和國淵二人輔之,一文一武配合之下,倒也是治理得井井有條。
“主公,漁陽三郡能有今天的安定,子尼功勞甚大,若是沒有他相助,我們也不能那麼輕易就拿下了閻柔。”
對於韋皋的稱讚,國淵謙虛推辭了幾句,不過他的才能,公孫越還是知道的,雖然在演義中聲名不顯,但治理地方的能力還是不錯。
“城武,子尼之才本將軍自然知曉,之所以沒有將他調回北平,就是因為漁陽太過重要。
有他和敬德輔佐你,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本將軍相信幽州北部定能安寧無事!”
國淵,字子尼,樂安郡蓋縣人,三國時期曹魏官吏,乃是漢末經學大師鄭玄的高足。
曾跟從管寧、邴原避亂遼東,後來迴歸中原,曹操任其為司空掾,而國淵亦忠於職守,在朝議上討論問題時,經常厲言疾色,敢於發言,正直無私。
曹操推行屯田制,令國淵負責處理屯田事宜,國淵發揮其管理才能,多方面平衡政策利害,將屯田的土地分配給人民,又按照人民比例安排吏員跟進,更列明屯田的各項實行措施,短短五年間就令到國家倉廩豐實,百姓亦能安居樂業。
曹操征伐關中,留國淵作後勤,擔任居府長史,統攝府中諸事。
不久,田銀、蘇伯於河間造反,將軍賈信破之,田銀屬下千餘人眾請求投降,程昱勸曹操不誅降眾,國淵亦認為請降餘黨並非首惡,為其求赦,結果這千餘人都得以保命。
後來國淵任職太僕,位列九卿,最後卒於任內。
國淵年少時曾師從事奉鄭玄,後來與邴原、管寧等人到遼東郡躲避兵亂。
返回故鄉以後,被曹操徵召任司空掾屬,每次在曹公府上議論政事,常常正色直言,謙讓無私。
曹操想廣泛地興辦屯田,讓國淵主持這項事務。
國淵屢次陳述應當增減的專案,考察土地,安置民眾,計算百姓數量,設定官吏,明確考核的辦法,五年的時間裡,就使糧倉豐實,百姓競相勉勵,樂於這項事業。
曹操征討關中,讓國淵任居府長史,主管留守事宜。
田銀、蘇伯在河間縣謀反,田銀等人失敗後有許多餘黨,都應該依法治罪,國淵認為這些人不是首惡分子,請求不對他們執行死刑,曹操聽從了他的意見。
依賴國淵這個建議得以活命的有一千多人,寫戰勝賊兵的文書,舊例往往誇大,以一為十,到了國淵上報斬殺首級數量的時候,實有多少就報多少。